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9-07
故事創作對一些同學來講很難,原因有很多方面,我們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下面簡單的來介紹幾點故事創作的要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故事需要一個貫穿線,在開頭需要設置激勵事件打破人物生活平衡,并且賦予人物恢復平衡的欲望。隨后,不能出現任何與激勵事件脫節的情節,故事的每一個場景、行動、話語都需要服務于這條貫穿線。
2.對比小說,故事用的是敘述的方法,小說用的是描寫的方法。小說最常用的場景、人物肖像、心理描寫,故事就很少用。
至于原因:
(1).首先是因為小說是文字藝術,會給人很多咬文嚼字和想象的空間,有倒退看賞析的余地。而藝考故事是銀幕藝術,需要呈現在銀幕上,需要的是具象感、直觀、簡練、直接,寫那么多環境和人物形象描寫沒有必要(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能有,關鍵要適可而止),心理描寫和情緒描寫只能通過人物的表演體現。(攝像機不可能伸進人的腦子里拍攝)
(2).銀幕藝術節奏的觀摩習慣決定了它的快節奏,因此需要很強的敘事性,否則難以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藝考故事必須要有核心情節,也稱為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相聲的包袱一樣,一切都是圍繞這個核來展開的。講相聲開始是賣關子,等到把包袱一抖開,人們就會發笑。寫故事也是先把讀者引向歧途,等故事核揭示了真相,故事也就完了。
有一篇故事叫“愛在肚里”,是講有個包頭工送一個女人住院,對她好得不得了,大小便都要她在床上拉在痰盂里,說是怕她受涼,同室的女病人非常羨慕??珊髞聿鸥闱澹ゎ^與這個女的談戀愛,女的不干了,男的要她退東西,她都退了,就一個金戒指不肯退,男的就搶,女的就吃下去了,于是男的把她送到醫院,等戒指屙出來,他就把女的扔在醫院跑了——這個就是故事核。在這種情況下,過多復雜的刻畫會嚴重影響故事的敘事性。而小說節奏相對較慢,對敘事性要求不會過于苛刻,這也使得小說藝術以人物為核心。因此對于小說而言,可以有這樣的核心情節,也可以沒有這樣的核心情節。小說是寫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場景、心理活動、語言、動作的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當然,故事本身也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但這只是副產品。
衍生:為什么很多文學大師的作品都很難改編?因為好的文學作品非常強調深刻模糊的人物刻畫,哪怕犧牲敘事的流暢性,而且有很強的作者個人語言風格(米蘭昆德拉、羅貫中、福克納),這些東西是電影這種具象化藝術表達不出來的。而通俗文學很好改編,比如斯蒂芬金、嚴歌苓,因為他們的作品內在機制是一樣的,具備很強的快餐性,非常適合電影這樣快節奏、高具象化的藝術形式。
為什么要講這個,因為無數學生搞不清藝考故事到底要什么,你們大部分人都是看小說長大的。每年有許多青年作家、新概念作家去考中戲、北電、上戲,但是都會被刷掉,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走錯了方向。
3.如同樂理對于音樂,透視原理對于繪畫,故事藝術的核心是“故事鴻溝”,是人物主觀世界和客觀結果之間的斷層。在故事中,人物的每一個行動引發的反映只能是大相徑庭或比預想中的更為深刻。
4.伏筆技巧:在故事中先安插一個線索,然后在后面賦予這條線索新的意義,從而給予觀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體驗。(常常用于制造故事鴻溝)故事之所以會給人環環相扣的感覺,原因就在這里。寫故事要學會建立伏筆思維,這也是編劇小說家最常用的劇作技巧。
5.如何提高:多看一些強情節電影(非爆米花的美國電影),多看短篇小說(如歐.亨利、馬克.吐溫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練,看一萬遍不如寫一遍,哪怕再困難,也要動筆寫!有條件的話可以找老師批閱。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