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09-27
電影視聽語言(聲音)
何為“電影思維”?“電影思維是用影像和聲音進行的藝術思維。”早期電影沒有聲音,人稱“不會說話的美女。”1927年第一部有聲片誕生(《爵士歌王》),可謂電影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電影聲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語言、音響、音樂。
中影藝考編導學院課堂
語言就是人嘴說出的話;音樂是電影中經過加工的、要通過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聲音;音響是電影中除了語言、音樂之外的所有聲音的統稱。
語言、音響、音樂三個部分,音響是我們要特別考慮的內容。
第一節、電影聲音的語言
思考題:
①、電影中的語言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②、選一段你認為好的人物對話,講它好在哪里?
③、如何寫好人物對話?
語言:電影中人嘴說出的聲音。
一、語言的分類
1、對白(對話):電影中人物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它是電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為重要的語言內容。
2、獨白:劇中人物在畫面中對內心活動所進行的自我表述。三種情況:
①、以自我為交流對象的獨白,即“自言自語”。
②、對其他劇中人物。如演講、祈禱等。
③、對觀眾。《個人問題訪問記》。
3、旁白: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的人物語言。主要有兩種情況:
①、第一人稱的自述(畫面中沒有說話的人);
②、第三人稱的介紹、議論、評說等。
中影藝考編導學院課堂
二、語言的錄制
電影聲音的錄制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方式:
①、先期錄音(前期錄音):拍攝影像之前,先進行錄音。多用于歌舞片、音樂片、戲曲片。
②、后期錄音(后期配音、配音):影像拍完之后,根據影像的內容,進行配音。后期配音是電影創作中最為常用的錄音方法,(常規電影都用此方法)。它往往能使電影的聲音鮮明、突出,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③、同期錄音:攝影機拍攝影像的時候,錄音機同步運行,錄下影像內容所發出的聲音。由于它具有真實地再現影像內容所發出的聲音的能力,能增強影片的真實感。所以,紀實風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人物語言的錄制主要是后期配音和同期錄音。另外,人物的語言在影像中出現時在技術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人物的語言應與說話人在影像中的口型一致。
②、人物的語言的音量的大小,應與說話人在影像中實際上發出的音量的大小一致。
③、人物的語言的音量的大小,應與該鏡頭的景別一致。
④、人物的語言的音量的大小,應與說話人在影像中他與攝影機的距離一致。
⑤、人物的語言的音量,應該隨著說話人在影像中的運動、以及攝影機相對說話人的運動(包括鏡頭焦距的改變帶來的景別的變化)而變化。
⑥、人物語言的背景聲音效果,應與影像中的客觀環境的聲音效果一致。如空室中,山中,立交橋下都要有其特點。
三、語言在電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說明推動敘事。
它不應僅理解為“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而是用幾句話交待需要大量影像內容才能表現的內容。如:一個女青年抱著一個孩子走過,一個老太太對另一個老太太說:“瞧,不‘掃黃’成么?!結婚證還沒領呢,就……”
2、表現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作品的主題。主要是指旁白。
《巴陵竊賊》:“歷史就是這樣,黑白顛倒……”
波布克把聲音元素總結為以下五項:①對白、②敘述和旁白、③音響效果、④音樂、⑤寂靜。
第五個“寂靜”非常有道理。
“只怨言語淺,不及輕易深。”“語言是蒼白的”生活中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在座的各位都會有體會。
四、語言中的對白
(后面“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講)
第二節、電影聲音中的音響
思考題:
①、如何評價音響元素?
②、舉一部你認為音響處理有特色的影片,談它好在哪里?
③、電影音響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④、音響在電影中主要有哪些作用?
⑤、創作中如何處理音響元素?
中影藝考編導學院課堂
音響:除語言、音樂之外,電影中一切聲音的統稱。我認為:音響是電影聲音中的最重要的內容。為了更好地認識音響元素,在討論電影音響之前,我們先討論一下音響世界:
一、音響的認識與評價
1、“偽音響”與真音響
70年代以前電影音響的運用主要是為了交待事件、刻劃人物、喧染矛盾沖突和突出主題,即主要是戲劇化的作用。它的主要特征是:“想當然”地模仿自然界中的音響,即所謂的“配音”為影像內容“配上”聲音。應該說這是一種“偽音響”。
60、70年代,世界科技高速發達,錄音技術也達到了可以再現自然界真實音響環境的水平。這也導致人們突然發現了一個連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全新的音響的世界。科學實驗證明:人們一般只是對視覺形象以及語言、音樂等外部特征較為明顯、突出的聽覺形象比較熟悉。故有人甚至對我們人類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究竟是在一種什么樣的聲音環境中生活?”
于是,人們終于開始了對聲音環境的孜孜探求。值得驕傲的是:在對聲音世界的探求中,電影工作者走得最遠,取得的成績也最大。盡管這一切努力,在對于聲音世界的全面認識上,可以說,依然是初步的。
2、音響的認識與評價
上面我們已經講到了,就是直到今天為止,我們對我們所處的聲音的世界的認識依然是初步的。所以,我在這里總結對聲音的認識也是困難的。下面我試著談幾點粗淺的想法:
①、自然界中的音響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②、自然界中的音響是開放的,多層次的。信息量是極為豐富的。
③、音響世界的外部特征是模糊不清、不易把握、看不見摸不著的。
④、音響世界是直覺的、情感的、女性化的、東方化的。
弗立滋?朗格講:“音響近來很少被人從戲劇性上加以運用。但是,現在世界上卻越來越側重于聽覺,越來越東方化了。我們的文化正逐漸從視覺轉向聽覺。視覺是我們身上唯一不偏不倚、客觀和理性的感覺。其它一切感覺,特別是聲音,都是非理性的。” 《電影導演工作》P6263
西方化和東方化,理性和非理性(悟),哪一個能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質?能夠更好地表現我們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大的文化的問題,我們在這里暫不下判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那些著名的電影導演他們對音響元素的態度和他們是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音響的:
安東尼奧尼講:“我非常重視聲帶,我總是在這上面下很大工夫。我說的聲帶是指自然音響、即背景噪音而不是音樂。我為《奇遇》錄制了大量的音響效果:海上生浪時的種種聲音,激浪,海槽內的隆隆的波濤聲。我有一百盤全都是音響效果的錄音帶。我從中選用了你們在影片的聲帶上聽到的那些聲音。我認為這是真正的音樂,可以同影像匹配的音樂。常規的音樂很少能跟影像融為一體;其作用多半是催人入睡,不讓觀眾欣賞跟前的景象而已。經過深思熟慮,我還是比較反對‘音樂解說’,至少是現行的那種形式。我覺得有點陳腐。理想的辦法是搞一條由噪音組成的聲帶,請一位樂隊長來指揮。不過,能勝任這件工作的樂隊長大概還是導演本人吧?” 《電影的元素》P83
⑤、自然界中的音響是人類永遠不可摹擬的(不是錄制,是后期配音、或者說 “混錄”)。換句話說,即電影中人為配制的音響,永遠不能和自然界中的音響畫 “=”。
⑥、人們現在對音響的認識還是遠遠不夠的。
二、音響的種類
動作音響:人和動物行動所產生的聲音。如人的走路聲,打斗聲,動物的奔跑聲。
自然音響:自然界中非人的行為動作所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語蟲鳴。
背景音響:通稱群眾雜音。
機械音響:因機械設備的運行所發出的聲音。汽車、火車、輪船、飛機聲,電話聲、鐘表聲。
特殊音響:經過變形處理的非自然界的音響。神話、科幻片中多用。
三、音響在電影中的作用
我對電影音響的認識也是初步的。這里,我僅從現在我看到的電影出發,簡單地談一下音響在電影中的作用:
①、增加銀幕的真實感。
②、喧染畫面的氛圍。
《黑樓孤魂》:
③、打破畫面的框子,擴展空間,增強銀幕的信息量。
如:兩人在一間屋子里睡覺,樓下傳來響聲……
《老姑娘》:
④、聲畫組接:用音響將幾個不同內容的鏡頭連接起來,產生一種整體感。(該內容以后“剪輯部分”再詳細講)。
⑤、表現人物的心境:
如:小偷第一次偷東西的心跳聲。
⑥、塑造人物:
《太陽雨》:“靜”亞曦
“靜”東方文明(“靜”的美,“靜”的尷尬)。
⑦、隱喻、象征,表現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
《鄉音》:水邊的木錘聲。
結尾:獨輪車的聲音和遠處的火車聲。
⑧、作為劇作因素。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