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3-21
群體暗示和群體感染是集合行為理論中的特殊傳播機制,除此之外特出傳播機制還有群體模仿、匿名性原理。
群體暗示:
群體暗示是一種傳播方式,是通過間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種觀點或從事某種行為。而集合行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為的參與者通常處于昂奮激動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使他對周圍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現為一味的盲信和盲從。
群體感染:
某種觀念 情緒或行為在暗示機制的作用下以異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開來的過程.其傳播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現場亢奮的氛圍中,成員失去理智的自控能力,對外來刺激表現出了一種本能反應。經過群體感染的過程,一種情緒、一個觀點會迅速支配整個人群,并迅速引發整個人群的激烈行動。
群體模仿:模仿又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群體模仿更多地表現為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性的模仿。在人們面臨突然或災難性事件時,用常規方法很難應付局面,反應一般基于本能進行,而最簡單省力的反應莫過于直接模仿周圍人的行為,于是便出現了相互模仿。心理學認為,這種模仿與人的安全或防衛本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突發事件中,每個人都希望與在場的多數人保持一致,把它作為最有效的安全選擇。但是,這種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帶來的結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匿名性原理理
集合行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現為基于人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性的模仿。這種非理性的模仿部分基于“匿名性”原理(在混亂狀態下,處于一種沒有社會約束力的“匿名”狀態下的人們,容易受法不責眾的心理支配,失去社會責任感和自控力,做出沖動的行為)。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