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由中國昆侖電影公司于1947年攝制。編導:蔡楚生、鄭君里,攝影:朱今明,主演:白楊、陶金、舒繡文、上"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11
今天給編導藝考生們帶來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影視藝術賞析。
本片由中國昆侖電影公司于1947年攝制。編導:蔡楚生、鄭君里,攝影:朱今明,主演: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云珠。
《一江春水向東流》作為一部具有大起大落和強烈的史詩性風格樣式的影片,在思想和藝術的成功結合上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影片通過一個普通家庭在抗戰時期的悲歡離合,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在民族危亡之時,處于紛繁動亂中的社會各階層的真實面貌,概括了極為豐富深厚的生活內涵,塑造了眾多富有時代特征、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形象。本片以其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的追求,一掃戰后中國影壇濃重的陰霾,被當時之進步輿論推崇為“插在戰后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上的一支指路標”。
我們在欣賞該片時主要應抓住它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民族風格兩大特征。首先,影片對當時社會矛盾的深刻揭示,生活本質的逼真勾勒,人物內心世界的生動展現,充分體現了蔡楚生對于現實主義的美學追求,使之成為他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道路上的一塊豐碑。其次,對電影藝術民族化的執著探索,使其作品具有了鮮明的民族風格。這一點無論是影片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還是影片的敘事結構都有著鮮明的體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蔡楚生在影片敘事結構和表現手法上進行的電影民族化的嘗試。在這樣一部觸及尖銳的社會主題,視野廣闊地展示整個時代與歷史真實的史詩性影片中,他嫻熟地運用我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技巧特別是章回小說及戲曲展開情節的手法,注意采用故事完整、層次清晰、對比與沖突分明的典型戲劇式結構。同時,又非常注意表現手法的民族化,努力以影片內在的情感流去感染觀眾,從而使作品更加貼近最廣大的觀眾群。他非常熟悉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和心理,擅長細節表現和處理高潮戲,在影片中常采用層層渲染、鋪排、對比、呼應等手法,有頭有尾,脈絡清晰地展開錯綜復雜的尖銳沖突與劇情線索。而他尤其擅長的是把傳統藝術的表現技巧和電影蒙太奇手法加以融匯,營造出含義蘊藉、引人深思的富于古典美的意境。他采用聲畫對位方法,讓影片悲愴的插曲貫穿全片,首尾呼應,有力地塑造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愴凄美的史詩意境,有著催人淚下的藝術魅力。在影片中,蔡楚生大量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把貧富、悲喜、善惡、美丑等對立因素直接組接成對比鮮明的畫面。如在同一輪月光下,張忠良與王麗珍緊緊擁抱,而素芬則在形單影只地思念丈夫。類似的月亮鏡頭在影片中曾多次出現,既營造了一種詩情畫意,又不失為一種前后呼應、對比渲染的藝術手段,同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
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說,《一江春水向東流》作為一部具有史詩品格的民族巨片,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