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04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普辛路大咖啡館的印度廳里,用他自己研制的電影放映機公映了自己攝制的12部影片。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視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
路易·盧米埃爾是個照像器材商。1894年底,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找到了一種新的膠片傳動方式,即在膠片上打兩個洞,解決了拍攝與放映電影過程中膠片的連續傳動問題,從而完成了活動電影機的發明。
盧米埃爾不僅是個商人,而且還是位技藝高超的攝影師。他利用自己發明的電影機拍攝了一系列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如《工廠的大門》、《拆墻》、《嬰兒的午餐》、《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這些短片后來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早期經典性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火車到站》和《水澆園丁》。在《火車到站》中,這位電影的發明家首先使用了一個景深的鏡頭,一個遠景中的空蕩蕩的火車站;隨后,一個搬運工推著行李車在月臺上出現;接下去,從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黑點,越來越大,不一會兒火車頭便占滿了整個銀幕,向觀眾猛地軋來,讓人們為之一驚:最后,列車沿著月臺停下,許多旅客走近車廂,車門打開,人們上上下下。影片從火車在地平線出現的遠景開始,直到最近的近景為止,實際上使用的是今天電影里所用的鏡頭連接的方法。這些鏡頭是用一種反向的“移動攝影”連接起來的,即攝影機不動,而讓物體或人物時而離攝影機近些,時而離它遠些,從而使影片產生一連串不同的視覺效果,正像現代蒙太奇所表現的連續鏡頭那樣。
盧米埃爾曾拍過四本描寫消防隊員生活的影片,即《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火災》和《拯救遭難者》。這四本影片,每本大約可以放映一分鐘,由于當時放映機的改善,已能將其連接成為一組影片,由此便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這組影片在《拯救遭難者》中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拆墻》使用了特技攝影,然后再將影片倒過來放映,使墻好像突然之間被修好似的,從一片塵埃中豎立起來。以后的影片《迪安娜在米蘭的沐浴》也使用了同樣的攝影方法,讓跳水者先把腳從水里面伸出來,然后再很快地跳上跳板。這種技巧在重要性上雖比不上移動攝影,但對電影的發展仍然具有不可小視的積極意義。移動攝影,旨在利用移動的攝影機使靜物產生動感。于是,電影攝影機第一次開始活動起來,把人們在火車、爬山車、熱氣球以及巴黎埃菲爾鐵塔升降梯上所看到的風景拍攝了下來。
盧米埃爾的上述活動雖然對電影后來的發展具有首事之功,但其局限性也是相當明顯的。他過于強調電影的照相本性。從紀實的原則出發,他認為電影只能被動地攝錄真實的生活。盧米埃爾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電影攝制過程中的藝術創造性和假定性。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