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電影(1931年以前) 中國"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03
編導和電影總是難舍難分,在編導聯考和校考中,關于電影的知識也是層出不窮。我們咋背誦文藝常識的時候,對于電影的知識一定不能放過!
早期中國電影(1931年以前)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于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左翼電影運動(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1933年3月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由夏衍任組長。
電影小組的成立推動了明星、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的電影創作,也影響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電影創作。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1937~1945)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制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云》、《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
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1945~1949)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
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制片廠。
1949年4月,成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擔負領導全國電影工作的任務。
新中國電影事業(1949年以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制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制片廠,于1953年并入上海電影制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后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
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
《橋》
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