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24
意大利是資本主義關系最早出現的地方,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因而人文主義的新文學出現也最早。我們這篇給大家介紹的文學常識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文學。
彼特拉克和薄迦丘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4~1374)學識淵博,他搜集古希臘、羅馬的抄本,研讀并推廣古典名著。他起初用拉丁文寫作政論和敘事詩,后來用意大利語寫作了抒情詩名作《歌集》。該集主要歌詠對勞拉的愛情,其中也有些政治抒情詩,歌頌祖國,呼吁統一。他的抒情詩發展了“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風格,拋棄了中世紀抽象、隱晦的風格,突破禁欲主義的束縛,表達以個人愛情幸福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詩人一反中世紀詩歌的出世的神秘的思想,贊美勞拉形態的美和精神的美。他的創作也反映出其思想的矛盾,一方面追求愛情和生活的幸福,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擺脫宗教禁欲主義,因而造成他內心的痛苦。《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詩”為主,達到藝術上的高度成就,為后來歐洲抒情詩開辟了條新的道路。
喬萬尼·薄迦丘(1313?~1375)是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人文主義者。他出生于商人家庭,受過大學教育。他早年在那不勒斯接觸過宮廷和貴族騎士的生活,后來回到佛羅倫薩,擁護當地共和政權,積極參加反對封建貴族的斗爭。1350年,他與彼特拉克交往,共同提倡古典文化薄迦丘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著有長篇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短篇故事集、論文等,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1348~1353)。
作品開端寫10個青年男女,為逃避黑死病在鄉間住了十幾天,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10天共講100個故事(祈禱日不講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作者揭露了封建貴族的罪惡,抨擊了教會的腐化和教士的荒淫,否定了中世紀的宗教世界觀及禁欲主義道德觀。在嘲笑和諷刺貴族僧侶階級的同時,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新興資產者的形象歌頌他們的聰明才智,贊美其中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作者指出幸福并不是在來世的天堂,而是在現世生活中,男女愛情是人的正當的自然要求,但是,小說在反對禁欲主義的同時,卻又宣揚了一些享樂主義小說集的成就還在于它廣泛地反映出14世紀意大利的社會現實,描繪出各個階級、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并利用框形結構,把故事串連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歐洲后來的小說以很大的影響,《十日談》文筆精練,語言豐富,善于刻畫心理、描繪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礎,并對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5世紀中葉以后,意大利出現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這一時期,表達人文主義思想的著名作家是阿里奧斯托和塔索。
盧多維科·阿里奧斯托(1474~1533)的傳奇體長詩《瘋狂的羅蘭(1516~1532)敘述羅蘭瘋狂地愛上安杰麗加,走遍天涯海角去尋找她,后來知道她已結婚,氣憤、失望而發瘋。詩中描寫他發瘋的過程和心理的變化,是全詩精彩部分。作者嘲諷離奇的騎士冒險,歌頌愛情和忠貞、勇敢、犧牲的精神,體現出人文主義思想。他也抨擊外來的侵略和諸侯割據,呼吁國家統一。
托夸多·塔索(1544~1594)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后個代表,他出生于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當過宮廷詩人,后由于精神失常曾被囚禁達7年之久。他的代表作《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以第次十字軍東征為背景,描寫十字軍將士在布留尼率領下,經過艱苦戰斗,終于取得對回教徒的勝利,收復了圣城耶路撒冷。長詩表現愛情對信仰的勝利,歌頌現世生活的歡樂,閃耀著人文主義的思想。但詩中贊美十字軍的功績,歌頌宗教信仰的力量,也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