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的第一淵源是希臘、羅馬;第二淵源是基督教。前者重理性、重現實;后者重"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14
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文學常識是外國古代文學中早期的基督教文學。
西方文學的第一淵源是希臘、羅馬;第二淵源是基督教。前者重理性、重現實;后者重感情、重精神。當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過去以后,早期基督教文學繼而興起,成為歐洲文學的新起點,時間是在公元1、2 世紀基督教文學的產生,既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大事,又是東、西方文學交流史上最重大的事。它創造了西方文學的新紀元,是希臘和希伯來這兩個上古文學,即所謂“二希”相融合的結晶。
古希伯來文學屬于西亞文化圈,古希臘文學屬于歐洲文化圈,二者本處于東、西文學對壘的前緣陣地,長期堅壁深溝,閉關自守,使雙方文學有趨于老化之勢。直到公元前4世紀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東征,用閃電式戰略,長驅直入西亞,摧毀了“二希”間的壁壘,促使“二希”的開放和結合。經過三百年的“希臘化”運動,“二希”文化結合的主要成果是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和文學的出世。
在這次東、西文化大交流中,有兩件大事必須注意。第一件是被稱為“基督教之父”的斐洛(前20~45)的講學。斐洛是出生在希臘化名城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人。他是該城中有影響的著名學者、思想家,他的業績是用當時的希臘哲學來解釋“摩西五經”,將柏拉圖、畢達哥拉斯、斯多葛派哲學和猶太神學冶為一體,導致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形成第二件是“七十士譯本”的完成:有72位學貫“二希”的學者,把希伯來民族一千多年的文化遺產(后來被稱為《舊約》)全部翻譯成希臘文,流暢而有韻味,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偉業,也是古代東、西方文學交流事業中的奇跡。該譯本是在公元前2世紀完成的,為基督教的產生鋪平了道路。斐洛和早期基督教徒所用的圣經就是這個譯本;羅馬詩人維吉爾在公元前40年寫的《牧歌》第4首受這個譯本的啟示,產生了人類新黃金時代的企望;羅馬文藝批評界的明珠朗吉努斯的《論崇高》曾引用該譯本的“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的文句來說明宇宙創造者的崇高。
早期基督教文學的作品很多,起初流傳在民間,有的保存在教會里,經過時間的考驗和讀者、教會的篩選,到公元3世紀時,選出27卷,編為《新約》,定為經典之作。其中有“福音書”4卷;史傳1卷,即《使徒行傳》;書信21卷,如《羅馬人書》、《哥林多書》、《加拉太書》、《希伯來書》等;還有《啟示錄》1卷。《新約》既具有希伯來先知文學的象征性和斗爭性,又有希臘文學的現實性和戲劇性。創造出像《啟示錄》那樣雄大悲壯的悲喜劇,像“福音書”那樣新奇的文體和基督教的史詩,以及匯合“二希”修辭學之特長的使徒書信。它還有個特點:作者不是一個民族的人,有猶太人如彼得、約翰等,有希臘學者路加,有羅馬公民保羅《新約》具有特定的文學價值,它對后來的歐美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