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06
本篇給廣大編導生介紹的文藝常識是諸子百家系列中的墨家。在編導培訓中,除了要學習視聽語言,影評寫作等等之外,文藝常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記憶文常的過程是非常枯燥等等。所以要自己在其中尋找樂趣。
墨家
尚賢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綱領。墨家與儒家并稱“顯學”。以下是墨家的觀念。
倫理觀∶提出“兼愛”,主張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于人不相愛。
政治觀∶主張“尚賢”、“尚同”,提倡選任賢才,消除階級觀念,使天下大治,主張“非攻”,反對一切侵略戰爭。
經濟觀∶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
宇宙觀∶提出“非命”,認為命運不能主宰人的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通過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由于墨家從創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會中底層的學者,所以墨家更能體會到戰亂時期社會中勞動人民的凄慘生活,所以相對于儒家的過分講求“禮”,墨家更注重刻苦、節儉的生活習慣,而且不吝于做低層的勞動工作,被儒生辱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場上的對立,和思想上比“仁愛”更難遵從的“兼愛”,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統治者的支持,日后發展不大。
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
春秋末戰國初思想家、學者,墨家學派創始人。姓墨名翟,魯國人,今山東省滕州市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稱“北方之鄙人”,人稱“布衣之士”和“賤人”。
他曾為宋國大夫,自詡“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師從史角之后,傳其清廟之法;又學于儒者,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明于《詩》、《書》、《春秋》,因不滿儒家禮樂煩苛,于是棄周道而用夏政。
宣揚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愛為核心。其為人“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
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制作,還擅于守城技術,其后學總結其經驗為《城守》二十一篇。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為戰國名辯思潮的祖源之一。其思想則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學《墨子》一書中。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