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1-08
對比,是把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互相對立的事物和現象,十分突出地表現出來,以便于更鮮明地刻畫事物和現象的特點。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因此,對比常常能使藝術作品獲得出乎預料的效果。它的運用很廣,又極富于創造性。
對比,首先出現在哲學范疇中—對立統一規律。我國古代哲人便提出過陰與陽的對立范疇,并派生出吉兇禍福、剛柔、智愚、高下、大小等范疇。它反映了生活中互相依存、對立和轉化的兩種力量傾向。而它作為一種哲學范疇被人們意識到時,人們同時意識到這也是一種美學范疇和藝術手段。
對比手法的運用,可以刺激觀眾的想象力。電影、電視用畫面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它使觀眾思如泉涌,積極進行形象思維。電影、電視比任何藝術形式都能更好地運用對比。我國影片《白毛女》中的東家在高樓悠閑享受佃農們在田里揮汗秋收。日本影片《砂器》中,和賀英良為了自己的前途六親不認、忘恩負義,但他卻常常在自己的鋼琴曲中與生父相會。通沉醉于音樂中的痛苦的和賀英良與現實中的冷酷、殘忍的和賀英良兩相對比,影片深刻地刻畫出這個人物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在他身上,還有沒完全喪失的人性。他何嘗不想見到自己的生父,但在那個罪惡的等級森嚴的社會中,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前途,卻不得不殺死自己的恩人。這種對比手法的運用,增強了影片的藝術力量,豐富了影片的內涵。
除了用兩組緊緊相聯的鏡頭來表現對比外,在影視片中還常??梢钥吹搅硪环N情況—鏡頭相隔較遠的情節對比,對比鏡頭的銜接,并不是緊接著的,而是分開來的,并貫穿在影視片的情節之中。
例如在影片《知音》中,兩次出現的主題歌《知音》,前后呼應,產生對比。第一次是蔡鍔脫險,繞道日本,討伐袁世凱,小風仙彈箏高歌“山青青,水碧碧…”表明心跡,給蔡鍔以極大支持和鼓舞。第二次《知音》出現在影片結尾,蔡鍔不幸病逝在日本。小風仙離京只身赴蔡鍔家鄉。江水滔滔,青山隱隱,小鳳仙一身素凈,獨倚船欄,望著流水沉思。這時《知音》歌聲又起,給人以歌聲依舊,人事已非,知音逝去的悲愴之感。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