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1-06
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的傳播學觀點是“魔彈論”也可以說是子彈輪或者皮下注射論。
一、魔彈論的基本定義(名詞解釋)
魔彈論又稱為子彈論或皮下注射論,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盛行的傳播效果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藥劑注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他們的行動。魔彈論是錯誤的,這主要表現在它是一種唯意志論觀點,它過分夸大了大眾傳播的力量和影響,忽視了影響傳播效果的各種客觀社會因素。20世紀40年代以后,魔彈論逐漸被有限效果論所取代。(214)
二、魔彈論的產生背景
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世界大戰中的心理戰,以及大眾報刊、電影、廣播等大眾傳媒在政治活動、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影響。大眾傳播中的特殊事件,如火星人入侵地球,也驗證了魔彈效果。這一時期的傳播研究在學科背景上受到社會學的“大眾傳播理論”和心理學的“本能心理論”的影響。背景理論包括弗洛伊德理論、行為主義理論、本能心理學、大眾社會理論等,它們都是忽視人的能動性的理論。
三、魔彈論的相關研究
(1)佩恩基金會研究/關于電影與兒童的影響研究:20世紀20年代中期,對突然侵入美國人生活中的新媒介——電影,人們紛紛指責其對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1928年美國電影研究評議會在佩恩基金會的協助下,邀請一批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共同研究電影對兒童的影響。結果發現,電影對兒童有巨大影響,可以直接改變人的態度,而流行的觀點則認為態度的變化等于行為的變化。雖然這項研究發現已不足以揭示現代媒介的影響,僅具有歷史價值,但它確是實證傳播研究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對日后否定魔彈論做了鋪墊。
(2)“火星人入侵地球”研究:1938年10月30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根據科幻小說《星球大戰》改編的廣播劇播出時,在全國引起大恐慌。至少有600萬正在收聽該劇的聽眾十足相信這件事,其中至少有100萬人受到驚嚇而產生恐慌行為,或躲避、或尖叫、或禱告、或逃到郊外。事后,普林斯頓大學廣播研究中心立即對這件事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信息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對某一類特定受眾有很強的影響,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可以使某一效果極為突出和明顯。這個結果也強化了人們對媒介強大效果的恐懼感。但同時,該研究證明受傳者自身與社會條件等因素和傳播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因此它開啟了日后研究選擇性影響的方向。
(3)關于宣傳的研究:人們對宣傳的真正認識來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它被大量使用,功效前所未有。有這樣大的效果,原因是人們對宣傳還一無所知。拉斯韋爾在其經典著作《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中提出了早期對宣傳的嘗試性定義。根據拉斯韋爾和布朗的定義,宣傳可以包括大多數廣告行為,大多數政治競選活動,以及大多數的公共關系。拉斯韋爾還論及宣傳的四個主要目標,包括激起對敵人的仇恨;保持與盟軍的友好關系;保持與中立國的友好關系,并盡可能與其達成合作;瓦解敵人士氣。二戰前夕,宣傳教育在美國成為關注的焦點。傳播理論中的兩個重要領域是根植于有關宣傳的早期思想的,其中一個是態度改變,傳統上它是傳播研究主要領域之一;另一個領域是有關大眾傳播普遍效果的理論思維。
四、魔彈論的評價
魔彈論是錯誤的,這主要表現在它是一種唯意志論觀點,它過分夸大了大眾傳播的力量和影響,忽視了影響傳播效果的各種客觀社會因素,并且否定了受眾對大眾傳媒的能動的選擇和使用能力。它對傳播過程做了過于簡單的描述,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發送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眾在等待著接受它,其間別無他物。隨著傳播效果研究的深入,這種觀點自然會被人們拋棄。
五、一些觀點
胡翼青:“魔彈論”為什么總是死而不僵呢?我們不妨先從業界人手來分析這個問題。對于傳媒及其相關產業,傳媒從業人員和傳播的控制力量的邏輯一直是:如果傳媒運行得體,就可能給社會帶來巨大利益。如果傳媒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巨大的社會負面影響,成為國家、民族與社會制度的公害,因此重視對傳媒的控制與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是“有限效果論”已經大行其道的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業界,“魔彈論”的聲音依然強大。
童兵:對于新聞和宣傳來說,“有限效果論”還是有道理的。大眾傳播是有效的,是有一定的力量的,但它絕不是什么“魔彈”“神彈”,它的“有效”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絕對的。首先,新聞報道的事實必須持之有據,而宣傳所依靠的是站得住、有說服力的事實,這樣才能言之成理。事實說明,如果僅僅從宣傳需要出發,不管真假;只要能促進工作,什么擺布、想象都可以暢通無阻,這樣的宣傳和報道,是沒有不失敗的。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