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0-24
最近幾天,官宣體可謂是刷爆了我們的微博和朋友圈。趙麗穎和馮紹峰結婚的新聞一度成為熱搜,那么我們今天就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看趙麗穎馮紹峰結婚。
一、刷屏的思春幻象與應援打 call
趙麗穎馮紹峰曬結婚照宣布喜訊, 微博癱瘓了…
10月16日是趙麗穎31歲生日,在生日這天趙麗穎發微博曬出與馮紹峰結婚證照片,宣布正式結為夫妻。
這次,趙麗穎和馮紹峰直接在微博宣布喜訊,兩人的相關微博瞬間轉發過萬,趙麗穎的微博更是在40多分鐘內得到了21萬轉發,37萬評論和121萬贊。
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首位,微博一度癱瘓……趙麗穎是這兩年風頭正勁的流量小花,熱門電視劇、綜藝、電影沒少參演,趙麗穎的粉絲們開始了教科書般的點贊祝福愛豆!
趙麗穎結婚領證事件刷屏,通過微博傳播,迅速裂變,首先通過趙的粉絲群體觸發,帶動議程設置,隨后在大眾網絡消費主義和泛娛樂狂歡中,得到滾雪球的病毒式傳播。
由于社交網絡具有了“真人秀”的特性,觀眾可以隨意進出明星微博窺探的所謂私密生活和真實自我,在這場大眾窺私欲的使用滿足中,網民引發了狂歡。
粉絲應援文化成為趙麗穎結婚事件刷屏朋友圈的主要原動力。在不追星、不迷戀偶像的人眼中,應援是一種近乎“宗教式的狂熱”。
粉絲與偶像的關系是思春的過程。據說在依戀過程中,粉絲在生理上能促進一些激素(多巴胺等)的分泌,讓人感覺放松、快樂,這對那些孤獨、低自尊或處在挫折和人生的變動期的人來說,能有效地改善情緒,具有誘惑力。
粉絲的情感已經被自我和他者,操縱為機械化、模式化、批量化的文化消費,這種符號文化消費是猝不及防的,是無厘頭的,是跟著趕腳走的。
二、顏值高的美人兒是正義的
趙麗穎結婚網絡刷屏,一既有自媒體蹭流量、追逐熱點的因素,也有網絡社交媒體時代,青年亞文化追逐新生事物、獵奇好奇的從眾效應現象。
粉絲應援團,病毒式傳播,趙麗穎符號化消費熱詞,被普遍接受,這個熱詞在短時間內流行開來。傳播學中的魔彈論、羊群效應即可解釋這一現象,俗稱“隨大流”。
這是一場大眾的狂歡。在工作與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壓生活中,通過娛樂化的戲擬和蹭熱點營銷,獲得一種內心愉悅和壓力釋放?,F如今,自媒體傳播使網絡變為消費至上、娛樂至上的絕佳平臺,在現實壓力的逼迫下,自媒體用戶一切皆可娛樂,有條件要娛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娛樂,如今的網絡文化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為核心……
這本是一場無厘頭的小眾化的粉絲團體窄化傳播,但是這年頭是顏值經濟時代,95后、00后的審美觀中,粉絲是愛豆流行時尚的消費者,這是個看臉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有三拼,顏值不行拼人品,人品不行拼情懷,顏值就是正義。
在中國有“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掌故,在西方有特洛伊之戰的不朽史詩。顏值高的美人,往往是國家興衰的導火索,難怪古人形容顏值高絕為“傾國傾城”。
顏值就是正義就是流量,這年頭顏值體系為異性繁殖的擇偶,提供了最豐富、最節約成本、最精確的基因優選工具,讓物種進化的洪流徹底打開,也撬動了金融資本的關注和投資的熱潮。
社交媒體時代,社交網絡就是彼此加為“好友”,通過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對各自生產的內容互動,各自生成,互相觀看,在使用與滿足中得到宣泄和娛樂釋放,最終實現了趙麗穎結婚事件網絡刷屏,全網參與,眾聲喧嘩的現象級傳播。
三、流量經濟狂歡中被收割的韭菜們
魔彈效應下的網絡受眾,在從眾網絡亞流行文化的建構中,不知不覺成為趙麗穎流量經濟收割的韭菜。
中國網民有著自由表達和社會參與的強烈需要、思維方式簡單、價值取向上的雙重性、文化上的反叛性。大多數網民的非理性思維和集體壓力下的從眾心理,是趙麗穎結婚刷屏事件的內在的主觀因素。
在趙麗穎結婚這場刷屏現象級傳播中,網民們以粗鄙搞怪、噱頭包裝及戲謔的方式,通過戲劇化的濫情表演,放松緊張的神經,從而達到快感。在眾聲喧嘩中,粉絲群體的聚集,是最有代表性的群體性意見的熱烈表達,這無疑是一場沒有地域限制的狂歡現場。
人天生是自由的,但是,也無處不在枷鎖之中,盧梭的這句話說的是人與社會、權力關系的轉化,但是,用來說明今天新媒體與用戶的關系也完全適用。人人向往自由,憎惡束縛,不管是思想還是行動。
在網絡狂歡中,人們距離感消失,都可以參與其中,進行平等自由的對話,更新和分享心得,同時釋放心理壓力。
網絡空間的狂歡活動是全民化的、草根階層主宰的,多數狂歡活動發端于草根階層(當然也不乏利益集團操縱的情況)。
審美和自找樂子,激發了部分人的玩梗心理,在網民不斷解構和二次創作中,構成了趙麗穎結婚事件刷屏的網絡亞文化力量。
在趙麗穎結婚刷屏事件中,路人粉由于交際需要,會迅速了解并且使用,然后再廣泛地傳播,趙麗穎相關的網絡熱詞。很多網民力圖證實自己掌握了代表新信息,新潮流,恰恰體現了從眾效應。
趙麗穎結婚刷票是狂歡式情緒的宣泄和解放,是日常生活的補充,通過網絡狂歡,創造一種矛盾消除、階層彌合等特征的虛幻烏托邦。
四、文化霸權、病毒傳播、消費異化
結合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和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可以看出趙麗穎結婚刷屏事件的網絡狂歡,并非一種真正平等對話,并不能達到平等交流和人性解放,更多的是被廣告主和蹭熱點的商業資本賦權、建構的結果,是一定意義上的話語霸權和文化暴力。
個人在集體輿論場中,因為擔心個人的意見成為少數而保持沉默。其實,無論集體無意識還是“沉默的螺旋”,實質都是集體壓力下人的從眾心理。在網絡社會,這種從眾心理不僅未消失反而得到強化。
趙麗穎結婚刷屏粉絲文化符號化和傳播壓倒,娛樂化快感的誘惑,鋪天蓋地的符號消費,不加懷疑的美妙引誘,永遠正確的趨利消費主義選擇,實際上消解了嚴肅主義議題設置討論。
趙麗穎結婚刷屏事件,是人造的虛假狂歡和技術理性的消費異化。
由于片面追求吸引眼球的視覺效果,傳媒內容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和平面化,擠壓了網絡文化意蘊和思想深度,變成了一個為商業利益服務的廣告機器。
移動互聯時代的網絡民粹主義在自媒體傳播中暗流涌動,與消費主義、娛樂主義和民主思潮等交匯融合,形成自媒體汪洋中的一朵朵浪花。
05、媒介奴隸與虛幻的群體性狂歡
趙麗穎結婚刷屏背后,是狂歡式的網絡消費,瘋狂的刷屏,逐漸讓網民產生自我價值的幻化,專注于消費符號,主體性逐漸喪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自己的數字化生存體驗,許多用戶表現出極度的媒介興奮,樂此不疲。比起現實世界,他們更傾向于沉浸在網絡虛擬的生活體驗中。
消費社會下明星和背后的商業機構,借助網絡狂歡,充分達到了對網民的操縱。用戶由于對新媒介產生了過度的依賴,不知不覺間演變成了新媒介的奴隸。
我們知道,媒介與個人、群體、組織和社會系統具有一種依賴關系,這種關系是相互的,三者之間相互依賴、彼此影響,像天平一樣形成一種穩定的均衡狀態。但是,現在這種均衡狀態已被打破,受眾和社會同時向媒介屈服,媒介像一個黑洞一樣,將人與社會的一切吸附了,個人和社會都只能淪為媒介的奴隸,媒介和網絡議程設置將一切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大眾是一群原子化的孤立的個體,他們是勒龐筆下的“烏合之眾”,受眾對媒介的行為依賴表現在媒介成為受眾的人生導師,一切價值和行為選擇必須從媒介中尋找依據。
新媒介摧毀了人們靜下心來思考的能力。社會轉型環境中,多元的價值參差不齊,多數人都反映出浮躁不安的心態。勒龐說過,群體的輕信、極端與情緒化反應等弱點,為領袖動員自己的信眾提供了許多可乘之機。
那些網絡推手,在幕后以隱形方式操控輿論,人為地制造, 使不知情網民不知不覺地充當他們炒作中介的網絡熱點事件。
實際上,不管是“電視人”“容器人”,還是之后的“網絡人”“手機人”,背后都蘊含了這樣一個邏輯:技術的反叛,我們就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里的楚門,隨時隨地都處在媒介的包裹中。
媒介奴隸主義之所以大行其道,根本的原因是新媒介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以“低頭族”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成癮已成為一種社會事實。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瘋狂打 call,狂歡過后的虛脫感,減壓痛快。是一種飯圈才有的高度虔誠,甚至略顯病態的宗教式癲狂。瘋狂尖叫堆砌了偶像的高人氣,強烈的購買欲望則構建了虛幻的群體性狂歡。
人們沉淪在瑣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感空虛與無聊,窮極無聊,窮找樂子,聊以自慰,用盡各種手段去尋求意義的滿足。
在消費趙麗穎結婚的片段性、境遇性“小小歡樂”之后,仍要面對那綿延無盡的無聊空洞和虛無。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