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0-01
我覺得電影應該由導演控制,音樂家是導演的外延。我不覺得音樂應與電影本身不同,高于影片,或與影片無關。如果你的影片很差,那么電形音樂就會很差。有時,在精彩的電形中,電影音樂卻很差勁,這是你的錯誤而不是音樂家的錯誤。我知道在結尾時應該有音樂,在追逐的場景中應該有音樂,有時還應該有發情歌曲,但問題是應該放在哪里,應該怎樣放。
我不會事先預設音樂的位置。通常在初剪之后,我與音樂家在電形制作的現場工作。在像《日瓦戈醫生》這樣的電影中,主旋律的重復非常有效。雖然這樣的重復有時讓人感到無聊,但是大部分觀眾欣然接受。
——世界著名導演羅伯特·奧爾特受
常言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意思是說人的雙眼,最廣不過可觀察正前方,左右方,以及“余光”所看到的“六路”,而人的耳朵卻能更廣地聽到天上地下,四面八方。
這表明聲音的重要性,聽覺絲毫不遜于視覺
正如法國電影理論家馬賽爾·馬爾丹所說:“電影畫面首先是現實主義的,或者更確切地說,它擁有現實的全部(或幾乎是全部)外在表現。首先,無疑是運動,正是這種運動使最早的電影觀眾看到樹葉在微風中搖晃或一列火車向他們直沖而來時驚嘆不已。為此,運動正是電影畫面最獨特和最重要的特征。音響也是畫面的一項決定性的元素,因為,它補充了畫面的表現,重現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人和物的環境:事實上,我們的聽覺在任何時候都容納著我們周圍的全部空間,面我們的視覺每次卻只能波及六十度,甚至在我們的注意力集中時,只有三十度。至于色彩,我們以后會實用影視導演技巧影視導演直通車談到它帶來的問題,不過,我們可以強調指出,它對于畫面形象的“現實主義來說,并非必不可少的。談到立體感的問題,它在傳統的電影畫面中已經充分存在了。”(馬賽爾·馬爾丹著:《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第1 2頁)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