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8-17
今天給大家帶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父與女》影視藝術賞析。
影片資料
Father and Daughter 《父與女》
影片長度:8分鐘
出品時間:2000年
背景音樂:《多瑙河之波》(手風琴版)
導演:Michael Dudok de Wit
獎項: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Annecy安錫動畫大獎(國際動畫最高獎項)
動畫短片《父與女》全片沒有對白,卻讓很多人落淚,細膩、生活化的表現風格,堪稱經典。
故事的開頭,是一對父女于秋日的傍晚,在林間小路騎著單車。開始時,小女孩和父親一起騎車,她騎得很輕松,在那片上坡的地方,也能輕松地騎上去,沒有什么困難。他們來到了岸邊,父親將要渡海。渡海意味著父親將不久于人世。
不難看出故事中的各種隱喻。整部影片是以一輛自行車作為貫穿全部情節的紐帶,就好比是生命的車輪,生生不息卻又輾轉變化。從出生到成長,到成熟,到衰弱,到死亡,只會向前,不會折返。自行車和車輪,象征著生命,車輪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個人都是在自行車上的,而離開了自行車去往遠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終結。小船是離開人世的載體。
而影片中的大海,其實就是阻隔我們和親人永遠在一起的“障礙”。這個障礙永遠存在,寓意著我們是無法改變親人最終離去的事實,永遠相聚相伴,那只是一廂情愿。
但是,也許會有輪回。就像小女孩在年老力衰的時候,最終在干涸長滿了草的大海里,又看到了當年的父親,而她也變成了年輕的模樣,父女再次相見。看似偶然,其實必然,因為這是在另外一個世界里,那里有我們未知的生命輪回。
小女孩在孩童時代和父親一起騎車子到海邊玩,父親乘船離去,這就是親人離開的寓意。而父親在準備要離開時又不舍地轉身回去抱抱女兒,那一瞬間,相信很多人都會流淚吧。
父親的離去讓小女孩傷心不已,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畏艱險地到海邊遠眺,期待著父親能夠回到身邊。缺少了父親的庇佑,小女孩騎車也不像之前那么輕松。
在去海邊的路上,有許多來來往往的行人,有年少的,有成年的,有老年的。寓意著在成長中,會遇到好多形形色色的人,但他們只是人生中的匆匆過客,不會停留太久。就像小女孩的父親一樣,只是存在于生命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等小女孩長大成人,組成了家庭,一家人來到海邊。她的孩子和她小時候一樣,天真懵懂,在海邊戲耍,而她的丈夫則在海邊看護著孩子,就如她的父親在小時候看護著她一樣。
丈夫眺望大海的那邊,她站在堤壩上看著遠方,其實都在心里面對生命的盡頭有一種思考,盡管誰也不知道生命的盡頭究竟會怎樣。
小女孩漸漸變老,體力不支,步履蹣跚,只能推著自行車走路了,意味著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而此時大海干枯,長滿了野草,阻礙小女孩見到父親的障礙沒有了。所以,她慢慢地走下堤壩,一點一點地趟過沒有路的野草地,去尋找她一直渴望見到的父親。
在大海的中間,她看到了父親當年劃過的小船,她躺在半掩埋在沙子中的小船里,就像小時候依偎在父親的懷里一樣,那樣的溫暖,那樣的舒服,那樣的幸福。
這時,小女孩好像聽到了遠處有熟悉的聲音,她尋聲走去,看到了久違的父親。隨著步伐的加快,鏡頭中小女孩慢慢從老態龍鐘的樣子變回了年輕的少女,她終于和父親見面了。
影片動人之處在于細節的精確把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幾個場景。影片開頭父親離開時,導演對于此處細節的把握和表現非常好,把情感傳染給了觀眾。父親第一次走向碼頭,似乎預感到了什么,走到船邊上,又折了回來,回過頭去,看了一會,又沖回去一把抱起女兒,這樣動畫角色的表演才是富有感情的,人在去世的時候對于生命和愛的人的不舍便傳達給了觀眾。然后當他第二次走向船,音樂才慢了下來。最后,父親還是乘著小船離開了,只剩女兒呆呆地望著他遠去的身影。
父親劃向大海之后,小女孩不得不做下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將會影響她的后半生,那就是獨自一個人騎車回家。這意味著此后她的生命里將不再有她父親的陪伴和保護。沒想到,這一別,就是一輩子。父親再也沒有回來。可是女孩依舊每天來到岸邊,等待著她的父親。
小女孩稍微長大,但是當她騎車上那個坡的時候,卻不像原來有父親陪伴時那樣輕松,這象征著她的生活因為失去了父親的保護和幫助,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變得艱辛。
小女孩長大了,成了婷婷而立的少女。她依舊每天來到岸邊,父親的自行車也依舊停靠在樹下,就像剛離開時的那樣。
女孩變成了少女,她和同學一起騎車,但是她在上坡的時候,比她其他的同學要艱難,在平路上,大家都騎得輕松愉快,她也顯得吃力,然后又來到那個地方,她漸漸慢了下來,最后停住。又一次遠目。過了很久才跟上去。然后導演給了車輪和樹蔭的特寫,這個應該是在象征著車輪向前,女孩漸漸地長大。
不知道過了多久,父親的自行車已經消失不見,女孩也長大成了青年。她依舊像小時候那樣,每天來到岸邊,等待著她的父親。就算與閨蜜出游,路過的時候,也依舊會駐足。
不知過了多久,女孩終于找到了心上人。她不再自己一個人騎車,而是由她的男友騎車帶著她。女孩有了男朋友,由于坐在男朋友的車上,生命中有了他的保護和幫助,前進的時候便不再艱難。她也沒有再駐足在那個父親離開的地方。但是在經過岸邊的時候,沒有停下來,但她依然會轉頭瞭望。
她結了婚,有了一雙兒女。這次,他們一家四口騎車來到海岸邊游玩。在來到這個生命離開的碼頭的時候,女人,丈夫,孩子的表現,完全不一樣。丈夫望著海面百無聊賴,兒女在海邊嬉戲。而她卻佇立在岸上,眺望著遠方,就像小時候那樣。孩子們還無法理解死亡和生命,于是他們在水邊嬉戲,丈夫則是坐在岸邊,有一點茫然地看著大海,而女人應該對生命和死亡有著更深刻和沉重的理解,她只是站在她以往遠目的地方,盡力地向大海那邊看去。
時光飛梭,女孩再也不年輕了,但卻依然會每天來岸邊等待父親。雖然,她知道永遠等不到了。
暑往寒來,在與年輕的孩子錯身而過的時候,女人的車已經開始搖擺了,這意味著她已經開始老去。也許是時間太久了,她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大海已經干涸,化為了灘涂。
當她來到那個地方,她終于走下了那個碼頭,但她的背已經開始彎了,當她眺望遠方,原來的大海已經干涸,有的地方也變成了濕地。
又過了很多年,女孩已經垂垂老矣,老到都騎不了車了。于是她推著自行車,像往常一樣,來到岸邊。
生命的車輪繼續向前,這時候原來的女孩已經變成了一個老奶奶,她已經不能騎車了,只能推著她的車向前。車輪越來越慢,這就意味著她的生命就要結束了,她要離開她的車了。她想把自行車停在岸邊,可是自行車也老了,甚至都立不起來。
當她停車在那,要走下去的時候,她的車摔倒,她回去扶起來,再摔倒,再扶起來,一直到第三次摔倒,她只是回頭看了一眼,沒有去扶車,而是走向原來的碼頭。
這意味著什么?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和臨死之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活下去,在最后最后的一刻,也會有掙扎。角色的鮮活和感情,便在這里,老奶奶不停地扶車,便是象征著她生命最后對于生的向往。
滄海桑田。當初的滄海,如今已成了草原。于是,她決定穿過草叢去尋找父親。她慢慢走下去,來到原來的岸邊,大海里長滿了草。她想草海的深處走去,尋覓父親的足跡。然后她來到了那條小船。在草叢的中央,她發現了一艘沉船。那正是她父親的小船。她緩緩地走過去,撫摸著小船,輕輕地躺在小船里,就像當初躺在父親的臂彎中一樣。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似乎聽見了自己父親的呼喚。她起身向那前方奔去。她歡快地跑著,越變越年輕,越變越小。終于,她見到了自己的父親。這個等待了一輩子的女孩,終于等到了那個久違的,溫暖的懷抱。
這個片子,沒有什么特效和花哨的表演,人物角色甚至沒有面部的表情和對話,配樂只有手風琴,但是導演卻賦予了角色深厚的感情,向我們述說了一個非常感人的關于愛和生命的故事。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