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8-15
今天我們來鑒賞一下十部歷史正劇以及其中的影視音樂
1、《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同名小說,小說本身情緒豐滿,頗有史詩的氣局,雖然演義和戲劇的色彩濃厚,但在史實考據上也頗顯功夫,有著被改編成影視劇的內在潛質,系列電視劇繼承了小說的精華,又外延了視角,使得電視劇能夠以更宏觀的格局示人。電視劇《大秦帝國》在國產劇作中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有著不能忽視的民族情結,家國情懷,將中華民族先民的驍勇與熱血揮灑的蕩氣回腸,“秦人”從積貧積弱的小國通過奮發改革走上大國崛起之路,彰顯著中國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系列第一部“裂變”主要講述中華大地家國之裂變,侯國紛起,各據一方,覬覦最后問鼎之一刻,秦人便在這諸國之中悄悄崛起,他們食草以果腹,耒耜作兵刃,老幼皆戰士,奮戰沙場。系列第二部“縱橫”則以各國各舉齊民治邦之策略,納斂人才,大興縱橫之術,從裂變的斗勇變作縱橫的“斗智”,從軍事而成為政治,這是一段“紙牌屋”一樣的故事。及至第三部崛起,秦人經過以上錘煉,在最后一搏中,稱雄中華大地。一段秦人奮發的血淚史剛剛結束,奠定了中國千百年來賴以為繼的軍事以及政治基礎,而歷史的大局才剛剛掀開。在這些戰國峰巒波濤的拉鋸之中碰撞結果的文化藝術,更是世世代代的滋養著華夏子民。為《大秦帝國》配樂的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先生,作為一個滿身抖擻著無數傳統民族音符的作曲家,其音樂人格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人格互為寫照,交響融匯,他將絲竹之寫意,斧鉞之堅毅的民族人格通過跌宕起伏的音樂編排再現。所謂赳赳老秦,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中華民族。
在《大秦帝國》中,商鞅一生為法而最終殉道,在這個勵精圖治的故事當中,同時也渲染著一番各家各派的政治宗旨的斗法,其中以商鞅為代表的法家與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長久的思想斗爭與博弈,具有一定的學術性思考價值,法家坦誠揭露人性之惡,并直面其惡,而后以法審查之、裁定之,而儒家則宣教人性之善,并以啟迪人性之善而做到人人為善為從,從而達到理世治民。且不論是非,這種春秋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種政治和學術平衡,而這種平衡即是通過思想普及以達成,而這一時代各家各派的斗法也都不同程度地滲透進了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當中,儒家的宣教雖然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但法家則更實際的填補了法律的空白。法家使得以道德作為參考的政治審判最終偏向于法律的裁定,同時法家的出現也使得以貴族利益作為政治審判的參考轉向了法制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權”參考。因為法家的實用,和它在特定時期里對秦國的富強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以至于后來秦統一各國,法家之法治便被保留了下來,不同于其它學派的沒落,從秦開始以至于如今,法家和儒家成為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最有力的兩種勢力。
2、《漢武大帝》
赳赳老秦,縱橫捭闔,戎馬沙場最終一統六國,但卻年華短暫,令人扼腕。繼秦之后又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制度-漢建立,胡玫執導的電視劇《漢武大帝》,主要講述了以漢武帝為中心開拓朝局,改革民生,進而俯瞰四海的勃勃斗志,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個偉大的時代,漢武帝以其雄才大略,行削藩,平匈奴,進而鑿通西域,溝通世界,電視劇《漢武大帝》向我們再現了這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不同于其他電視劇以刻畫政治紛紜為要義,漢武大帝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元的,健康的政治以及文化生態。很可能是因為受到漢武帝勵志圖新的影響,劇組在制作該劇配樂時則過于開拓進取,使得一些并不那么和諧音樂出現在了電視劇中,如大儺驅邪儀式上的音樂,迷幻的電子樂,華麗的吉他與傳統器樂的結合顯得突兀而另類,可能劇組是想用這樣的音樂表現出一種神秘迷幻的感覺,又想表現出一種荒誕感,但畫面的莊重與音樂的戲謔使得類似于這樣的情節往往有失重心,憑心而論,這樣的電視配樂是失敗的,但有著借鑒的意義。但音樂家左宏元創作的,由韓磊演唱的片頭片尾曲卻是上乘作品,《等待》成為了國產電視劇歌曲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3、《三國演義》
東漢之后分三國,又是一個群雄逐鹿的年代,繼續著殺伐以及政治縱橫的傳統,在中國帝王的傳統政治意識中,人民與統治階級永遠是二元對立的存在,人民是用來管的,而不是用來養的,黃巾起義以及歷史上諸多重大的農民起義,究其原因皆因這種二元對峙的根本所導致,而在紛亂割據的時代,人民一方面扮演著政客們的對手,一方面又成為了政客們槍筒里的子彈,即可用之,亦可棄之,以正統自居的劉備政權首先要做的便是取信于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魏政權則是如何用好人民這顆子彈。蜀是曹魏等政權對劉備政權的蔑稱,以否定其正統地位。不論是作為小說還是電視劇,三國演義始終有著不可估量的現代媒體文化可以不斷挖掘和深化的潛質,出品于1994年,由王扶林執導的三國演義,共計投資1.7億人民幣,重大的投資讓三國的正面戰場,人物,道具,都做到了極致的考究,但因時代限制,電視劇的三國演義仍舊有著主題上的缺憾。但在電視劇的配樂上仍舊頗具匠心,谷建芬老師主動請纓為三國演義創作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插曲以及主題曲,這些主題有《臥龍吟》這樣的飽含赤子憂國的深情,有《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的富有歷史哲思的豁達,也有《貂蟬已隨清風去》的至情至性的吟誦,嘆年華易逝的世事無常,有《這一拜》這樣的肝膽相照,共赴國難的男兒胸襟,更有《歷史的天空》這樣的看罷千帆逐盡后的哀婉。音樂主題對全劇情節與其精神的把握可謂入木三分。身為一位女性音樂家,谷建芬老師以極其細膩的樂思譜寫出了一個個歷史的主題。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