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編導學苑!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fā)布時間:2018-08-07
本篇文章給大家?guī)眈T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中的影視音樂賞析。
電影《1942》改編自作家劉震云發(fā)表于1993年的長篇小說《溫故1942》。導演馮小剛以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向觀眾講述了70年前發(fā)生于中國河南的一場大饑荒。影片配樂樸素、簡單,與電影敘事完美結合,不但為整部影片敘事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引導著觀眾的情感走向,也直接參與了影片的敘事,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本文從這兩方面出發(fā),探討了影片《1942》中配樂對電影敘事的作用。
音樂藝術在影片《1942》中的情感發(fā)揮
音樂具有抒情功能,且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電影音樂的抒情和影片敘事并不是獨立的。審美主體在影片音樂出現(xiàn)時,帶著對情節(jié)的理解,體驗音樂抒發(fā)的情感,音樂又增強了敘事的感染力。《1942》無疑是一部虐心的悲劇,其敘事的基調(diào)就在于悲劇性。音樂對于敘事的重要作用,首先就在于對敘事的基調(diào)的奠定。而《1942》的音樂,使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悲慘的年代,跟隨災民重溫那悲愴的歷史。
電影開場不久,就是孫刺猬帶領一群饑餓的手持棍棒鍬叉的農(nóng)民,氣勢洶洶地到范老東家“吃大戶”。而后去縣城送信的栓柱在眾人吃得熱火朝天的當口,趕回來朝老東家大喊他被日本兵擋住了沒有去縣城搬回救兵。惱怒的孫刺猬用大碗狠命擊打老東家的腦袋,老東家被砸昏倒,腦袋血流如注。這時候饑民開始搶糧,場面一片嘈雜。喊叫、火焰的噼啪,一片狼藉之中,音樂由弱漸強地響起,悲涼、凄婉。鏡頭切換到范老東家人物中景,一臉惶惑與茫然,遲緩、晃晃蕩蕩地向鏡頭走來,身后跳動著熊熊火光,彌漫著滾滾煙塵。鏡頭轉向被焚燒的房屋與糧倉,火焰仍然悅動不止,音樂聲逐漸減弱下去。這段簡短的音樂在這里表達了多種含義。電影開篇的音樂便向觀眾展示了范老東家這場可怕的浩劫,既表達了人物內(nèi)心的悲傷,也奠定了影片的悲劇基調(diào)。在凄涼的音樂中,觀眾審視火光里這悲慘的一幕,在音畫交織中進入影片所營造的歷史時空。
影片中,災民們不但要面對饑餓的威脅,還有國民黨士兵的欺壓,更有著日本人的飛機和槍炮。在民眾盼望政府能夠救其于水火的時候,蔣介石卻因災情的嚴重和所謂的戰(zhàn)事需要而放棄了這些生命。國民黨從前線撤下的軍隊與災民的隊伍混在一起,這些蠻橫的軍人,用槍指著自己的同胞,從已經(jīng)很貧弱的人們手中強取馬車、銀洋、口糧,甚至還有姑娘……不但如此,當日軍的飛機發(fā)現(xiàn)混在隊伍中的大部分都是軍人時,災民們更是不可避免地與撤離的士兵們一起,做了戰(zhàn)爭的炮灰。當炮彈傾瀉而下,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震顫,人們一下子陷入恐怖的死亡深淵,被漫天四射的彈片、石子、塵土、血肉等層層挾裹。當揚塵與硝煙散去,樂聲漸漸響起。一改之前的低沉與哀婉,而變得時斷時續(xù)、氣若游絲之感。人們在這場災難中,已經(jīng)再也無力去悲傷與哀怨,而只有默默承受,正視其當下的處境和未來的命運。配樂在此時沒有著力去渲染悲情氣氛,反而保持了一種克制與冷靜的基調(diào),這種基調(diào)不禁讓人反思,天災和人禍究竟哪個更甚。范家在這次轟炸之中失去了所有,范老東家也終于沒有了從前的優(yōu)越感,淪為一個社會最底層的、流浪的窮苦百姓。
東家老范的兒媳、老伴相繼去世,好不容易到了洛陽卻被拒之于城門之外。得到的答復是該地未被劃分于災區(qū)范圍內(nèi),老范等流亡的人們也自然不能算作災民。在這里,老范女兒星星實在忍受不了饑餓的折磨,賣身給了趁火打劫的人販子,為家人換來五升小米后,在年三十的晚上與父親揮淚告別。這一段有一處細節(jié),在人販子仔細端詳星星時,不安的音樂響起,人販子說“中”, 星星小聲答應了一下。這時老范先是迥然一笑,內(nèi)心想女兒不用挨餓了,而后音樂漸強,老范明知女兒這是進入火坑,罵自己“辱沒了先人”,饑餓使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欲哭無淚。音樂在這個細節(jié)里極大地增強了老范賣女的無助與悲涼。痛失心上人的栓柱在這個夜晚與死了丈夫的花枝成了親。兩人在白雪茫茫的新年之夜跪伏在地上拜了天地。音樂在此時緩緩響起,鏡頭慢慢向上移動,夜色朦朧之中,墻內(nèi)禮花不斷升騰著,綻放出絢爛的光華。音樂使悲劇性更加深沉,年三十賣女兒的范老東家內(nèi)心充滿恥辱。栓柱無力與被人販子收買的兵抗衡,痛失所愛。花枝與栓柱成親,則是惦記著給她的孩子找個父親照看,內(nèi)心已做好了把自己賣了養(yǎng)活孩子的打算。在這堵高大、冰冷而漆黑的城墻內(nèi)外,竟是怎樣的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音樂藝術在影片《1942》中的推動作用
音樂除了奠定敘事的基調(diào)外,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敘事展開的推動。音樂配合畫面對情節(jié)展開渲染,使情節(jié)更加飽滿。同時,音樂對即將到來的情節(jié)有暗示作用。此外,電影音樂有時就像一條錦帶,把一些分散的、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2]這使音樂對于影片敘事情節(jié)的轉換起到重要的連接功能。影片《1942》中,村民開始逃荒,走在離家的崎嶇的黃土路上,沉重、斷續(xù)的弦樂聲響起。鏡頭下,結伴蹣跚而行的孩童、茫然的面無表情的成人與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穿著破舊臟污的棉衣,拉著雙輪車,攜帶著簡單的家什,緩慢向前走去。鏡頭轉動,路邊干枯的荒草映入觀眾的視線,隨后,鏡頭漸漸升起,俯視著這緩慢行進的隊伍。同時,村子的遠景輪廓出現(xiàn)在背景畫面中。這是很多人走上逃荒路后對家鄉(xiāng)的最后一瞥。很多人這一瞥便是永別。此時,音樂聲音漸小,鏡頭切換至重慶民國大使館的酒會現(xiàn)場,弦樂余音未盡,便突然被節(jié)奏明快的爵士樂聲淹沒、取代。大使館的官員與政客們在酒會上衣著高雅華貴,觥籌交錯間談笑風生。音樂對情節(jié)的轉換起到了連貫作用,在此之后,片中也多次運用音樂轉場,使災民與政府兩條并行的線索得以交織,構成影片的整體審美效果的連貫性。此外,音樂與畫面的同步對比,形成視聽效果上的鮮明反差。災民的饑餓至死與政府的饕餮盛宴強烈對比,充滿了諷刺意味。
通常情況下,在影片的主要情節(jié)、主題體現(xiàn)等時刻都會出現(xiàn)主題音樂,它出現(xiàn)的形式是器樂曲或人生哼唱,將作品的情節(jié)推向高潮。逃荒一個月,寒冬已至,老范一家仍然對這場災荒的結束抱有很大希望。范家的女兒也不吝糧食,仍給自己的小黑貓兒喂食。在這樣一個昏暗、清冷的夜晚,單簧管的獨奏給人一種暫時的舒緩與寧靜。當栓柱詢問老范是否給拉車的牲口喂些東西時,老范回應著:“如果過了一個月能把這災躲過去,那就喂它飼料,要是過了一個月,怕是連它都要吃了。”鏡頭隨著人物走上臺階,慢慢上移。此時,一片刺眼的茫茫白雪赫然出現(xiàn)于整個畫面之中,音樂也漸強,由單一的弦樂發(fā)展為弦樂合奏下的強音。遠近的山路上,排滿了逃荒百姓們臨時搭建的小草房。不安的音樂既表明了局勢的嚴重性,也預示了更加殘酷的境遇即將來臨。如此眾多的災民,像一支龐大而又疲憊的遠征隊伍,在寒冬的白雪之中艱難掙扎。此情此景,災民們的命運令人萬分牽掛和揪心。
國民政府蔣委員長接見烈士遺孤一段,敲鑼打鼓,小號齊奏,場面甚是宏大。尤其是舉著旗幟的童子軍在小號聲中列儀仗隊接受檢閱,鼓樂齊鳴,音樂聲勢壯大。隨著畫面的切換,銀幕中央出現(xiàn)陰暗的隧道和白修德的背影,音樂亦變得沉重。白修德不停地給災民隊伍拍照以及與政府鐵路人員交談,他完全不相信是蝗災造成如此多的災民。兩段音樂的映襯把群眾的苦難和政府此時撫慰烈士遺孤的作秀行為強烈對比,把人禍的因素彰顯出來。而音樂的停歇和飛機的呼嘯聲響起,也預示著慘痛悲劇的到來。
影片接近尾聲時,老范帶著小孫子,千辛萬苦扒上火車來到陜西。卻不曾想陜西政府又拒絕災民入內(nèi),火車在城郊再次被攔下。災民們紛紛跳車,卻遭到槍彈的轟趕。混亂之中,老范失手悶死了自己的小孫子。至此,這個年過半百,曾經(jīng)兒女雙全,擁有萬貫家財?shù)娜耍兊脧氐滓粺o所有和孤苦無依。殘酷的現(xiàn)實熄滅了他所有的希望,使其終于落入絕望的深淵。人們在逃荒的路上與家的距離漸行漸遠,在身邊親人不斷死亡和失散的那些日子里,家變得已經(jīng)漸趨破碎。影片最后,麻木的老范仍保守著對家的渴望,即使只剩下一堆空蕩蕩的墻與土,那里仍是他精神的寄托。因此,他不再向那有生存希望的方向掙扎,而是回頭向死地――家的方向蹣跚走去。他只是想:即便死也要死得離老家近一些。
當然,影片并沒有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悲哀和死亡之中。此時的天地已經(jīng)度過了它最殘酷的嚴冬,萬物也已開始復蘇。在一片蒼茫之中,有了星星點點的綠色。老范途中遇到的失去母親的小姑娘,重新燃起了他對生活的希望。小姑娘的一聲“爺”,讓這兩個經(jīng)歷了共同苦難的祖孫倆之間建立起超越了血緣關系的情感與支撐。渾厚而有力的弦樂合奏,再次喚起人們內(nèi)心的感動,這既是對這段悲慘歷史的回顧,也象征著來自歷史的深重呼聲,讓今天的人們?nèi)徱暸c反省歷史,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一首《生命的河》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激蕩回響“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地流進我的心窩”。在這歌聲中,人們感悟到生命的堅韌、頑強與力量。
綜上,電影配樂通過參與電影敘事,以其獨特的方式與受眾情感產(chǎn)生溝通與共鳴,從而實現(xiàn)了觀者與電影作品之間的互動,進而完成電影的完整敘事。電影配樂電影創(chuàng)作者只有深諳電影語言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并且具備熟練駕馭音樂的能力,才能夠展現(xiàn)音樂有別于其他元素的獨特的敘事能力,實現(xiàn)音樂對電影敘事的構建。《1942》這部影片中,配樂以其獨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電影敘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影片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實現(xiàn)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說明:文章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