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7-27
首先來說一下什么叫視聽語言。我們都知道在一部電影是由聲音與畫面構成的。所以可以理解為聲音和畫面就是電影的語言,即視聽語言。
然后我們來介紹一下景別。景別是視聽語言中最重要的“語法”,也是視聽語言中與構圖平行不相交的一種表達方式。
景別≠構圖,景別是在構圖的基礎上對畫面內容的選擇,也可以理解成“框景”——用手指組成取景器,選擇畫面中你所需要表達的內容。
一般的景別分為遠、全、中、近、特這五種,當觀賞一部電影時,無時無刻都會看到這五種景別中的其中幾種。
遠景的表達特點是人小如螻蟻,存在于天地之間,極端弱化人的作用,突出環境氛圍。美國上世紀的標準西部片經常使用遠景,來強化環境的廣闊與狂野,自然的無情與冷漠。在《英雄》這部電影中,導演張藝謀也非常喜歡用遠景與全景交代環境渲染氛圍。
全景的表達特點是人從頭到腳都收入畫面中,表達人物全貌與整體動作。全景中人體的比例會比遠景大很多,但是“頂天立地”不是好全景,因為主體“人”在畫面中太滿。往往動作戲打戲都是全景所占的比重較大,當然也局限于那幾個會打的明星,很多明星不會打,都是靠剪輯與特寫湊成的一組流程。全景是最客觀的景別,不會有很多導演與攝影的主觀設計在里面。
中景俗稱敘事景別,鏡頭取人物半身,主要表現人物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主要在多人對話中出現。如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大量運用中景,表現日本人心態之細膩。中景俗稱“用爛了”的景別,因為其強烈的敘事性,很多電視劇從頭到尾都是中近景切中近景……
近景俗稱對話景別,鏡頭去人物胸部以上,主要表現人物語言和面部表情,主要出現在雙人對話中。近景的敘事能力比中景要強,但近景的數量在一部影片里沒有中景多,因為整部影片里不可能全是對話(除了《治療失眠》)。好萊塢電影工業中,近景通常用于“正反打”對話中,但是最近有被美式特寫取代的趨勢。
特寫,拍人面部從頭部到眼部的鏡頭都是特寫,拍人手部動作也叫特寫,拍道具也是特寫,拍任何一個微距下的局部也是特寫……特寫相當于影片中的感嘆號,表強烈強調或者明顯感情。如果從中近景推成特寫,那么視為轉換視角,如《發條橙子》,偉大的永遠是解構而不是架構……
關于景別,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比較流行美式特寫,也叫帶關系近景,多出現于正反打等對話場景中,是比較符合觀影人心理邏輯的視聽語言。除此之外,沒有明確人物或者特殊道具的大場景大全景,則被叫做空鏡,一般用來交代環境或者突出氛圍。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