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7-24
本篇給大家帶來新聞傳播學基礎知識中的“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進行的面對面或憑借簡單媒介如電話、書信等非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信息交流活動,是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
人際傳播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傳播活動,也是人與人社會關系的直接體現。
人際傳播特點
提示:(理解為主),為什么廣告營銷中口碑傳播、人際傳播的效果更好
① 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靈活。
傳播者和受傳者不僅可以使用語言,而且能夠運用表情、眼神、動作等多種渠道或手段來傳遞信息;
② 信息的意義更為豐富和復雜。
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多種渠道和多種手段的配合,會形成特殊的傳播情境,這種特殊的情境會產生新的意義。
③ 人際傳播雙向性強,反饋及時,互動頻度高。
雙方的信息授受以一來一往的形式進行,傳播者與受傳者不斷相互交換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隨時根據對方的反應把握自己的傳播效果,交相應地修改、補充傳播內容或改變傳播方式。
④ 與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屬于一種非制度化的傳播。
這指的是傳播關系的成立上具有自發性、自主性和非強制性,人際傳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礎上的活動。在人際傳播中,雙方都沒有強制對方的權利,也沒有接受強制的義務,這意味著人際傳播是一種相對自由和平等的傳播活動。
“鏡中我”理論
美國學者庫利的“鏡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概念,從個人與社會的聯系上說明了人際傳播的重要性。
庫利認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 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助獲得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 “鏡子”來觀察、認識和把握自我,形成“鏡中我”。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與他人的聯系中形成的,這種聯系包括三個方面,即關于他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想象,關于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象,自己對這些“認識”和“評價”的情感。
庫利強調,“鏡中我”也就是社會我,傳播尤其是人際傳播是形成“鏡中我”的主要機制。與他人的 傳播活動越活躍、越豐富,形成的“鏡中我”也就越清晰,對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觀、越準確。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