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4-19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部血統正宗且醇厚的學院派電影,此片的編劇、導演、剪輯都是程耳一個人,因此這是一部導演意志十分統一的電影。
接下來我們通過分析影片開場部分的十二組鏡頭,來給大家解釋一下視聽語言是如何作用于觀眾的潛意識的。
影片開場一般有兩個任務,一是立人物,二是定基調。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組鏡頭
人物背身全景,細看下場景,有點像日本的室內風格。但從服裝上判斷,穿著長衫,應該是中國人吧。即使是脫帽,也不能確定。這是一個懸念。也是一個人物的出場。一下子就能勾起你的好奇心。
第二組鏡頭
暗調遠景,汽車開過。大面積的暗部,環境上有點郊外的意思。
接下來切了一個個人物近景,章子怡飾演的小六,坐在車內,表情看上去是無聊,生無可戀,接下來開始思考,然后表現出貌似想通了的感覺。
一句話解釋,深夜的郊外一個女子獨自在車里趕往某個地方,這又是一個懸念式的人物出場。
第三組鏡頭
字幕:人物還未完全出場,就用解釋性字幕一筆帶過前史。簡單,有效。但不高明。
第四組鏡頭
航拍全景:首先定基調 在我們以往的概念里,上海是小弄堂,小街道或大上海舞場。但這里顯示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的畫面,有點類似美國。
這個基調定的非常巧妙,確定了整部影片的環境及美學,墊底的純正的上海話說故事,為下一個鏡頭的人物出場立得住,核心點就是一個沒有交代前史,上海話說的特好的日本人,這個假設是成立的。
很奇妙是不是?而使用了什么技巧呢?只有音頻,只有音頻的特點是因為看不到說話的人,我們會更加關注聲音本身所傳達的信息量。而一個日本人說上海話,就算咱們不懂上海話,也會竭盡全力去找瑕疵。而導演很放開的給你們聽,而且沒毛病(我認為)。
這一局,導演勝。其實導演一直跟觀眾有博弈,如果觀眾接下來知道會發生什么,那導演輸了。可能這場戲或這部戲就是沒拍成功。
因為是運動鏡頭,而且是航拍運動鏡頭。所以盡量減少了單調性。
第五組鏡頭
明明音頻還在講故事,結果一張紙一支筆。又有些類似談判的場景了。導演在這又設了一個小懸念。
只是一個簡單的特寫鏡頭,就能玩個懸念,以此來鋪墊人物出場,高明。不得不提構圖,全景特寫,兩極鏡頭。讓信息量傳達的更容易。
簡單的說,看就了全景,偶爾插一個特寫,你難道不想仔細一點看嗎?
第六組鏡頭
三人中景,注意音頻的切換時機。到這個鏡頭時,講的全是女人事。為什么要拍三個男人,聽女人事呢?這就又很簡單了,哪個直男不關心妹子,這樣很容易讓我們去分辨誰是什么性格。而切換的那句詞是“不動聲色的打動了芳心”。
通過這個鏡頭里三個男人的動作和對話,我們可以分析出人物的性格:正經男(最左邊杜淳飾演的男子)、痞子男(中間的男子)、單純男(最右邊的男子)。
如果導演通過單個人的特寫鏡頭來表現這三個人的性格,就要費一些篇幅,而且效果不見得好。那放在一起,有一個神奇的東西起了作用。那就是對比!
下期繼續分享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