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21-08-17
今天,小影給大家講的是中傳2019年編導初試真題解析(哲學部分)
3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孔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學,是中國人心靈世界和中國文化傳統最深刻的塑造者。孔子思想的魅力何在,力量何在? 孔子好學深思,體會觀察內在于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大道理,他并沒有把這個大道理高高地孤懸在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以親切的、活潑潑的、沁人心牌的文字說出來,衍成教義,教導人,啟發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努力把它開顯出來,活成君子,
在孔學教義中,“仁”也許是最核心的觀念了,關予“仁”的表述,其中包括:“仁者愛人”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仁遠乎戰? 我欲仁,斯仁至矣。”
“客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結合材料和所學,對孔子“仁”的觀念進行闡釋。
答案:
32.孔子“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必須履行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表明“愛人”即“仁”,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克制自己,“仁”是人作人的內在品質,“克己”是要靠人對自身內在品質的自覺,“禮”是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規范,要人們遵守禮儀規范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有了求“仁”的內在自覺性,即能“仁遠乎戰? 我欲仁,斯仁至矣”;要實現“愛人”在于推己及人,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答題注意結合材料,意思相似即可給分)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