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6-05
編講故事近年來在藝考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應試技巧也越來越重要。但是很多同學在考試的時候還是會不知所措,甚至于結結巴巴胡言亂語。針對這種情況,今天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的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講該怎么去編講故事。
1、對命題編講故事的理解
先談談講故事。故事一般有三種解釋。一是舊事。司馬遷在《史記太公自序》中說到“余所謂拆故事,整齊其列傳,非所謂做也。”可見,司馬遷認為故事就是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事。二是故事情節。他是指敘事文學作品中一系列為表現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題服務的有因果聯系的生活事件。由于它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成為有吸引力的情結。三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表達。我們的考試要求與第三種相適應。同時,也有不同點。這就是命題特點、考試難點和構思要點。特點是有限的創作、難點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編講出來,要點是給普通的事賦予意義。
2、編講故事的基本要求。
我們用“三要”來表示:要有人、要有事、要有情。故事要以人物為中心,以事件為紐帶,以情感為依托進行展開。人遇到了事,就會產生行動。故事離不開人,我們要求的故事應該是“這一個人”的故事。這個人要設計的具體、生動,他的穿衣戴帽、行走坐臥、脾性、習慣言行都不可忽視。故事要有事才行,這個事不能一般化,要能承載人物的情感。講故事的考生也要調動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故事里邊。故事本身要有情,講故事的人也要動情。在明確基本要求的同時,有潛力的考生還可以在要有趣、要有勁、要有為上做文章。先說有趣。干巴巴的故事不吸引人,而且會令講者難堪、聞著發困。曾有一位考生講的《一位老人》是個做事很各色的教授,他騎自行車“除了車鈴不響那都響”。這樣有趣的表述豐富了教授的人物形象,為故事添色不少。要有勁,就是要有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這是對有突出才能考生的考驗。要有味,好故事要留下聯想和想象的余地,具有品不盡的回味無窮的內涵。有如撞鐘,余音裊裊。
3、編講故事應試技巧。
編講故事一律采用命題方式,以抽簽決定考題。構思半小時以上,演講七分鐘以上。考生首先要審好題,構思要切題,千萬不可跑題。如果考題題目小,你就要小題大做。比如《一件小事》,我們是在考你能否小中見大。即小事反映大問題。如果是大題目,你就要大題小做。例如《在香港回歸倒計時牌前》這道題,有個考生講一個北京小伙在天安門位老橋保修照相機,真實、生動、自然,沒有政治口號卻充滿了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主義情懷。然后,考生要注意編與講。編是講的基礎,講事編的繼續和發展。編時要確定股市的主干,講時要把枝葉豐滿。為便于記憶,可先在候考室把故事的框架寫下來,記住了,在展開想象豐富擴充。第三是看、廳、記。看即備考階段要閱讀“故事會”“微型小說”,還要注意觀察生活,積累大量的形象素材。聽和記是指把生活中、廣播電視節目中聽到的事記在心中。總之,積累的東西越多,編故事就越得心應手。最后,講故事要控制感情。故事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但有的考生從開始講就哭,一直到講完,這就不必要了。講故事一般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為主。要給主人公起個響亮、上口的名字。講時人稱不能將亂了,一會將老姜,一會將老李,其實是同一個人。
二、怎樣編故事
重點要看考生的想像力,生活閱歷和知識面的寬闊程度;同時也看考生時的表現力,包括語文表現力、手勢體態表現力等。這是一項綜合的考試。
一、概念命題。
命題的詞語有的形象性很強。比如,一張請假條、鄰居一張彩票、上網、笑了三次、一枚印章、大減價、來電顯示的電話機、我家窗外、一碗面條……,生活中的事物隨手拈來,就可以成為考試的命題。有的有些抽象,比如,勤奮、堅強。考生首先要考慮的是命題的規定性在哪里?我的故事要在哪個方向哪個領域展開?命題的內容由編故事人隨意安排,可以是故事的起點,也可以是故事的中間,還可以是故事終點。相比之下,形象性的命題結構故事具體直接一些。而抽象性的命題可以想像的領域要寬。可能是考生原來不了解的,應該說并不影響編故事。
二、形象命題。
指的是用實物、美術作品、音樂、音響、舞蹈片斷等多種藝術形象來命題。以三件物品作為命題,比如,茶杯--鞋子--金魚,鮮花--自行車--臺燈。需要通過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發展將這三樣物品自然地聯系起來。可能是將三件物品或者其中的一兩件)當作故事的中心、關鍵,也可能在故事發展中順便提到或者遇到這三件物品。不要用簡單地用一句兩句的造句形式把三件物品套進去。要把這樣的一兩句話打開,成為一個有頭有尾有過程的故事。
三、有了規定的命題,故事怎么編。
準備考試的時候,心中編好了的故事,并非是完善了的,一旦講起來,肯定有變化。立足于邊講邊編,一邊編一邊講,想到的不妨先講出來,講的時候再繼續編下去。要注意雇自己已經廛過了的內容,別出現前后矛盾的現象。
編故事要掌握以下一些方法:
1、人物和人物關系。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像設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確的個性琿個個性條符合命題的規定。人物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間要有反差,有矛盾,差異才能產生故事。
2、故事要有情節的發展。編出的故事要有“開頭--發展過程--結尾”這樣的過程。當故事沿著時間順序向前發展的時候,要注意情節的前后要有關連,后邊說的故事,檢和前面講過的事情有關系。有的有因果關系、有的有承接關系,故事的表達順序通常是從開始到結束。可能講出了結果,如有插說,要注意別把插說萬人說得太多,跑了題。講故事之初,說上一大段解釋性的話,沒有必要,浪費了聽故事的人最初的注意力。
3、 懸念。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人物的關系往相反的方向變化,事物之間發展到對立的關系,欲知而未知的愿望,都會產生強烈的懸念。比如:在生怕驚嚇的重病人旁有一個不知情的孩子正在點燃一個在鞭炮……。有一種編故事的考試要求考生接續故事。這樣的考試看來很難,要及時反應。其實并不難,人物、事件前面都已經講出來了。最要緊的是能夠在自己講的這一段中能夠使故事有所發展,既合乎前面已經所講的規定情境,又要有在此基礎上的新編故事。為讓故事有新發展,可以在自己接著講的時候,先把前一段故事的內容接過來,然后改變條件,再說自己的故事。改變條件,可以把原來故事中的“早晨”直接講“不知不覺天黑了”,講自己這段夜間的故事;可以讓原來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什么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然后就是這個新出現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了。編故事的關鍵是想像能力。主要是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逆向的聯想就是要往事物的相反方向想,要從歡樂想到遺憾,要比友誼分歧,要從貧寒想到輝煌,想到老人就要想到年輕人。發散思維就是從一個點向多個方向想像。從乘車想到道路、紅綠燈、交通指揮、堵車、超車……。編故事的時候,要展開形象思維,也就是講到哪個人物,眼前要浮現出他的形象、音容笑貌、體態動作都歷歷在目;這真是到哪個事物,要“看見”哪個事物,它的大小、顏色、形狀、位置;講到哪個場景,要感受到哪個場景,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這樣讓故事講的生動。
這就是中影人藝考的編導老師們給大家的關于編講故事的一些技巧了,編導藝考生們要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有意識的去練習自己的編講故事的能力,針對不足,提高能力。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