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20-04-20
電腦數字化時代,一些傳統的藝術形式甚至是影視劇都被大眾冷落了。于是有很多的聲音在說,現在的影視作品粗制濫造不能看,遠不如早年的文藝作品,現在的明星遠不如老藝術家云云。其實未必。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藝術欣賞也如此,你喜歡歌劇的同時,也要允許別人喜歡二人轉。
很多人說過去的藝術家對待藝術有理想的追求和嚴謹的藝術態度,所以他們注重體驗生活,影視劇制作周期長,多出精品。現在的作品情節夸張細節失真沒法看,你比如歷史劇里商鞅吃上了牛肉面,宋朝人吃起了辣椒,戰國人用起了銀票,這些都是嚴重違背史實的,一些影視劇的橋段是存在些問題,但一切問題完全歸咎于創作方也有失公允,這里邊也有觀眾的問題。一是過去文藝作品少,人們選擇就少,也就容易引起關注,早期的春晚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老片子往往承載著人們的青春回憶,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主觀的心理傾向性。
任何的藝術門類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變化的,其發展的優劣與方向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今不如昔。
舉個例子,舊時代京劇是沒有女演員的,由“男旦”扮演坤角兒。我們知道男性身材高大關節粗大有喉結且音色暗啞,扮演女性必然有許多無法克服的劣勢。所以男童學戲時遭受生理心理殘害的事情時有發生。還有,舊時代,女性有纏足惡習,為追求走路如風擺楊柳婀娜多姿。所以為在舞臺上追求這種藝術效果,就出現了一種道具——木足。用木頭仿制女子的三寸金蓮,登臺時要男旦穿在腳下。試想想,一個男人本就身材高大手腳粗大,再穿上“高蹺”一樣的東西,扭捏作態,會美到哪里呢?今天,我們取消了男旦,讓女人扮演女人才是真正的自然美。而且京劇在經歷了幾近凋零之后,如今又迎來了春天。所以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欣賞藝術作品,不要盲目排他也不能一味戀舊。現在可供選擇的藝術欣賞門類很多,不喜歡可以不看,沒必要一邊看一邊指摘。
當下,藝術從業者越來越多,其中難免有些藝術水平比較低的,但是,我們要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給別人成長的時間。另外,數量多了其中必有精品,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挑選精品,優勝劣汰,這也能促進時代的進步,影視藝術的進步。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