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12-18
電影《夢旅人》是日本導演巖井俊二導演的一部作品。巖井俊二曾經憑借處女座《情書》獲得了巨大的聲譽,那么,這不《夢旅人》又如何呢?下面,從畫面、鏡頭、聲音和意境四個方面從視聽語言角度,分析《夢旅人》這部電影。
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課堂
(一)畫面
畫面的段落結構。《夢旅人》這部電影的段落結構清晰,根據畫面的色調和內容,可以分為六個部分。
序曲,雨后的清晨,還是一片朦朧,孤寂的接道上由近及遠的整齊的擺放著鮮艷的玫瑰,遠處,一個老人躬著背,正在繼續擺放著玫瑰,可是一輛車駛來,老人讓開,車輪碾碎了玫瑰。這個段落預示著整個影片的基調是哀傷的悲劇的結局。
第二部分,鏡頭轉向那輛駛過的汽車,車內是一個夫妻和他們的女兒可可,可可睜著大大的眼睛,驚慌的望著外面的世界。從她坐上這輛車開始她的命運開始改變。可可來到了精神病醫院開始了她新的生活。在這里她遭遇了變態的女護士、認識了新朋友小悟和松毛。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小悟的膽怯、松毛的噩夢,都在這里做出了小小的介紹。在這個部分中主要烘托的是精神病醫院里的壓抑的氣氛和醫護人員的“不正常”,尤為可可剛到醫院時醫護人員過度熱情的嘴臉為最,讓人覺得恐森。
第三部分,畫面色調大轉,晴朗的天空,三人小小的冒險之旅,當走到了圍墻的鏡頭,因為小悟的膽怯選擇了退出,而可可和松毛則踏向青綠的小樹叢上,繼續了他們的冒險旅程。他們的終點停留在了一個教堂圍墻上,教堂中孩子們所唱的圣歌吸引了他們。教父出現了,邀請他們的加入,而他們卻繼續停留于圍墻堅持著不走下圍墻就非走出醫院的想法,教父仰望著他們一白一黑的人物似乎是天使身影,教父爬上圍墻,和他們交談,因為上帝的問題可可和松毛發生爭執,教父適時用基督教義打斷他們并送他們了一本圣經。教堂的十字架以仰望的角度顯得特別崇高。是否存在上帝,世界是否有末日,他們是否能得到救贖?為了救贖,他們選擇了相信上帝。
第四部分,再回陰森之中,可可與松毛回到醫院,被懲罰關禁閉,兩人被捆綁在擔架上,過道上女醫生恐怖的聲音“說了多次不可以走出圍墻外”。這里是個呼應,開始時醫生溫柔的笑容,善意的關懷,在這里完全被推翻,她的衣著,行為完全顯示了她的變態,而她走出以后那些病人的吶喊,陰暗墻壁上的倒影,仿佛是人間地域般!
第五部分,色調再次轉變,藍色的天空,飄揚的白色床單,他們相信了上帝,相信了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三人選擇出發遠行。遠行中,他們依舊選擇圍墻等高處的“小路”吸引了路人的眼光,這份簡單的旅程甚至為人所羨慕,他們遇到了警察卻輕易的拜托并獲取了警察的槍。小悟為了撿拾一份塑料袋和可可、松毛分離。塑料袋中裝的是一只手,小悟害怕的神色盡顯無疑,他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的體現,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敘述松毛死去的畫面中,巖井俊二運用“MTV”的拍攝手法,讓他的死成為一種美麗和解脫。可可和松毛繼續遠行尋找可以觀看世界末日的位置。一場大雨,讓松毛陷入回憶,在一個雨天他殺死了多次侮辱他的老師,而可可也述說了她殺死了孿生妹妹的事情,兩人相擁相穩,兩個亟需救贖的靈魂貼近了。
第六部分,尾聲。可可和松毛來到了海上的鉆井。幻想中的食物,他們吃的很開心。等待末日的到來。等待了很久,末日依舊沒有來,殘紅的落日,并沒有破滅這個世界的任何跡象。松毛向太陽開槍了,而最后太陽沒有消失。可可選擇了替松毛解脫和為自己救贖,“我始終非死不可,不能不死,讓我替你洗去所有的罪惡吧。”可可開槍打死了自己。黑色的羽毛散落,在殘紅的落日下,一片片羽毛得到最大的映射。
這六個部分,畫面段落明顯,輕易的讓人理解故事所要敘述的內容。幾個部分多次照應,例如醫護人員夸張的笑容和第四部分醫院和醫護人員的“變態”,突出三個精神病人雖病卻依然“簡單”的追求救贖的感情。
畫面結構。巖井俊二的畫面很美,最大的功勞歸功于畫面結構的美感。無論是片頭玫瑰花的擺放還是中間教堂的十字架的高大,還是最后結尾黑色羽毛的揮灑,這些鏡頭都充分利用了視覺原理和美術原理,把動態的視頻畫面做到了最美最極致。
畫面色調。畫面色調同故事所要表現的內容相配合,使段落明顯突出,同時也給人意境的享受和思考。如第三部分畫面色調突轉,晴朗的天空,青綠色蔓藤,都給人陽光明媚的感覺,人物的“簡單”和單純也給了特別的體現。
(二)鏡頭
這部影片中用了豐富的鏡頭和拍攝手法。主要為長鏡頭、跟鏡頭。
長鏡頭,有利于表現事物的意境,在該片中,較為緩慢推拉使情感和意境得到了最大的宣泄。如片頭中,玫瑰花的長鏡頭,從擺放到碾碎,預示著悲劇的整個基調。
跟鏡頭,從主人公的遠行之中,慢慢跟隨,從一個地方走向另一個角落,用跟鏡頭表現整個故事的進程和背景。
在該片中,還運用了不穩定的鏡頭。這并不是急促的不穩定,而是同本片長鏡頭和跟鏡頭的拍攝一樣,緩慢中,帶著不穩定。尤其為在第二部分中,表現可可不愿意被父母拋棄來到可怕的精神病醫院而掙扎的那場為最。幾張過于夸張的笑臉在晃動中顯得分外可怕,這部分不穩定鏡頭奠定了整個精神病醫院給人的不安全感和“變態”。
(三)聲音
人聲。劇中女主角可可的聲音,細細略帶幼稚,特別適合這個人物給人的簡單、單純的形象。
人物語言。在本片中有幾處經典對話。其中在圍墻上可可和松毛與教父的關于上帝的對話,引人深思。教父簡短的回答與松毛的老師、警察那些啰嗦的話語形成對比。在日本的文化中,認為沉默更能為了尊重和教育人,片中的語言是很有意義和深度的。
音樂。巖井俊二的音樂修養特別高,在很多電影中,恰當合適的配樂都給其作品帶來了很好的效果。教堂傳出的那首即可可跟唱的那首圣歌,在童聲中、可可清純真摯的聲音中感受到宗教的純潔,也許這份純潔也是片中主人公所追尋的救贖吧。
(四)意境
巖井俊二擅于用畫面表現電影的意境。有人說巖井俊二的鏡頭語言就是詩歌的語言。從《情書》所刻畫的那一片白色和到《四月物語》中所刻畫的淡淡粉色,每一種色彩都代表著不同的心情和意境。在該片中,以黑白為主色掉,配合天空的淡藍和草蔓的青綠表現三個精神病病人的執著和悲劇色彩。當然,片中還著重刻畫三個意境。
其一,夢。夢是什么?小悟五彩繽紛的夢境,松毛可怕的夢境,可可的無夢……但是無論他們的夢是什么,他們所夢想的都是得到救贖,走出圍墻,得到真正的救贖。
其二,旅。他們的兩次出行。藍色的天空,救贖的心情,飛翔的小鳥,自由的呼吸。他們的旅程不在于此,而在于尋找救贖的路程。他們選擇的世界末日之路,每個人,在末日上選擇的是死亡,死亡了,靈魂得到了最高救贖,那么過去的一切都隨他們的死去而變得無所謂了。正如松毛對小悟說的,世界末日都要到了,你還怕關什么禁閉呢。世界消失了,他們消失了,這個世界上誰還會在意誰呢?
其三,人。影片中有兩類人,一是可可、小悟、松毛這類簡單的的人。他們為了一個夢想執著的堅持,哪怕他們是精神病人。影片中對他們進行了高度的褒揚。而與之對比的是作為正常人的醫護人員,他們心靈的黑暗使得他們丑惡的嘴臉盡顯無疑。
《夢旅人》這部電影,無論是畫面鏡頭,還是意境語言都處理的非常恰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視聽語言學習中應該向最好的作品看齊,精益求精。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