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12-13
對編導專業的學生來說,最基礎的就是文藝常識了,這些是基礎,相當于舞蹈專業當中的基本功。編導專業的學生學好文藝常識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拿分,對于編導學子來說,文藝常識是他們的“底氣”。以下是編導專業文藝常識當中的國學常識部分50題。
101、切脈是中醫獨創的診法,中醫把脈時摸的是:(B)
A、靜脈 B、動脈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
102、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菊花形容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隱逸者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103、我國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稱,請問我們常說的“潤筆”指的是什么?(A)
A、文章書畫稿費 B 、替人研磨墨汁 C、為人作序
▲古之士大夫,講究“清高”,恥言金錢,非說不可時,稱之為“阿堵物”,意思是“那個東西”。稿費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詞,以前有個雅稱叫潤筆。
10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誰的名言?(B)
A、 孔子 B 、屈原
10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醫學界
106、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書?(A)
A、《山海經》 B、《世說新語》
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課堂
107、“頃刻間千秋事業,方寸地萬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描寫的是:(C)
A、下棋 B、戰場 C 、戲臺
▲但嚴謹的來說,
“頃刻間千秋事業,方寸地萬里江山。”
這是指象棋。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
這是指戲臺。
108、《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史的總稱,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義上的通史,它是:(B)
A、《漢書》 B 、《史記》 C 、《三國志》 D 、《左傳》
109、根據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面對大院的門口,你的左手邊是什么方向?(B)
A、 東 B、西 C、南 D 、北
110、孔子弟子中擅長做生意的是誰?(C)
A、子路 B、子張 C、子貢 D 、顏回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曾任衛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墮三都”之舉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為衛大夫孔悝家宰,在內訌中被殺。
▲子張,即顓孫師(前503-?),字子張,孔門弟子之一。出身微賤,且犯過罪行,經孔子教育成為“顯士”。雖學干祿,未嘗從政,以教授終。孔子死后,獨立招收弟子,宣揚儒家學說,是“子張之儒”的創始人。子張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外交家,中華儒商之祖,官至魯、衛兩國之相。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且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傳,孔子病危時,未趕回。子貢覺得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三年離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
▲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統冶者封贈有加,無不尊奉顏子。
111、元太祖鐵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們尊稱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 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1227),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
112、“塞翁失馬”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莊子》
▲塞翁失馬是一個成語,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淮南鴻烈集解》:“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113、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是:(A)
A、《永樂大典》 B、《四庫全書》
▲《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永樂大典》慘遭浩劫,大多亡于戰火,今存不到800卷。《永樂大典》作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書,顯示了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大英百科全書》稱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編纂過程毀書則更多。“四庫”之名,是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一般認為,清人修書毀史,大肆篡改前朝典籍,焚毀無數文獻,有“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之說。
114、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觀點不謀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115、“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這個成語與以下哪部著作有關?(A)
A、左思的《三都賦》 B、司馬相如的《長六賦》
C 、班固的《兩都賦》D 、張衡的《二京賦》
▲洛陽紙貴,中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于供,貨缺而貴。后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116、“紅娘”今指代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請問她最早出現在哪部文學作品中?(A)
A、 元稹的《鶯鶯傳》 B、王實甫的《西廂記》
▲A為唐傳奇
B為元戲曲
117、《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趙云,張飛,關羽 B、劉備,關羽,張飛
118、我們常用“社稷”來指代國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119、我國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歡研墨揮毫,請問下面哪種是正確的研磨方法?(B)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遠行近折。”研墨要按一定的方向均勻地重按輕推,以圓形或橢圓形由遠到近(由外到內)地周而復始地轉磨,用力不要過大,心情不要太急,墨與硯池應保持垂直,不要傾斜,以防墨粒脫落。
研墨時墨身要垂直,要重按輕轉,先慢后快,不可急性。
120、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D)
A、張飛 B、關羽 C、衛青 D 、 李廣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121、下列民間愛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傳》 B、《梁山仙與祝英臺》 C、《唐伯虎點秋香》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白蛇傳》(清代成熟)《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千四百多年)《孟姜女》(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牛郎織女》(不詳)
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為“明四家”。
122、度量衡是我國古代使用的計量單位,其中“衡”是指的哪個方面的標準?(D)
A、 長度 B 、面積 C、體積 D、重量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物體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于父系氏族社會末期。因地域和國情不同計量統計方式不同。
123、木版年畫發源于四大名鎮中的哪個名鎮?(C)
A、漢口鎮 B、景德鎮 C、朱仙鎮 D、佛山鎮
▲湖北漢口鎮(商業中心)、廣東佛山鎮(手工業)、江西景德鎮(瓷器)、河南朱仙鎮(版畫)并稱全國四大名鎮,明清稱為天下四大鎮。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書時間最長?(A)
A、《徐霞客游記》 B、《說文解字》 C 、《天工開物》 D 、《夢溪筆談》
▲
A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B《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康熙字典》是我國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1]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獻給漢安帝)。《說文解字》成書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
C《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漢族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
D《夢溪筆談》成書于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1086年至1093年間。《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筆記本百科全書式著作,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125、“皰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應手,“皰丁”指的是什么?(B)
A、一個年輕力壯的廚師 B、一個名叫“丁”的廚師
▲庖丁:庖:廚師。
丁是他的名。
12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A)
A、《長歌行》 B 、《短歌行》
▲
《長歌行》
詩人:漢無名氏 朝代: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短歌行》曹操【其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①,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②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注①:讌通宴,宴飲,宴會。②:人教版為“宴”,粵教版為“水”。【其二】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127、下列哪個成語和“道聽途說”詞意更接近?(B)
A、空穴來風 B 、三人成虎
▲道聽途說指意思是指在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空穴來風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三人成虎比喻謠言多人重復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128、《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家,“雪芹”是他的:(C)
A、名 B 、字 C、號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
129、下面哪句話是孔子說的?(A)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最早是由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中提出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
130、在古代,人們將樂器分為“絲”、“竹”,分別指彈弦樂器和吹奏樂器,其中哪個是指吹奏樂器?(B)
A、絲 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句詩描寫的是誰的愛情故事?(B)
A、牛郎和織女 B、唐明皇和楊貴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體現出:(B)
A、懷疑精神 B、辯證法思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指真實的話未經加工,所以不美妙動聽。辭藻華美的言辭、文章,內容往往不真實。語本《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33、中國人常說“五福臨門”,下面哪一項是屬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孫成群
▲“五福”這個名詞,原出于《書經》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唐·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
13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誰詠贊項羽的名句?(B)
A、辛棄疾 B、李清照
▲李清照
《夏日絕句》
136、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而三遷居的是哪個歷史故事?(A)
A、 孟母教子 B、舉案齊眉 C、 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時對君王的尊稱,其中“陛”的意思是:(A)
A、 宮殿的臺階 B、天的別稱 C、玉璽
▲“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說文》:升高階也。從阜,坒聲。”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
138、下面哪個劇種被稱為“中國百戲之師”?(C)
A、京劇 B、黃梅戲 C、昆曲 D、越劇
▲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昆曲發源于公元14世紀中國的江蘇昆山,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三百年,清中葉后衰落。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宛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越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中國五大戲曲劇: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
139、我國現在存最早的兵書是:(A)
A、《孫子兵法》 B、《孫臏兵法》
140、唐詩“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一句是:(A)
A、 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B、也無風雨也無晴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141、“苦心人,無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申可吞吳”描寫的是誰?(B)
A、伍子胥 B、勾踐
142、下面哪句詩的作者離開家的時間更長?(B)
A、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B、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43、《在水一方》的歌詞來源于:(A)
A、《詩經》 B、《陌上桑》 C、《楚辭》 D、《孔雀東南飛》
144、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跡嗎?(B)
A、是 B、不是
145、我國古代對于年齡有很多獨特的稱呼,其中滿一百歲被稱為:(A)
A、期頤 B、耄耋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 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
146、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有南獅和北獅之分,其中獅頭以劉備、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戲曲臉譜來打造的是:(A)
A、南獅 B、北獅
▲【北獅】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南獅】
南獅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制造考究;眼簾,嘴都可動。嚴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一只角,傳聞以前會用鐵做,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斗。傳統上,南獅獅頭有「劉備」、「關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跟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147、文人對各種植物有自己的偏愛,陶淵明喜愛菊花,北宋文豪蘇東坡則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B)
A、 居無松 B、居無竹 C、居無梅 D、居無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絕”指的是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和:(A)
A、裴旻的劍舞 B、公孫大娘的舞蹈 C、吳道子的畫
149、天干地支紀年始于漢代,請問這種紀年是以哪一天為起點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50、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寫道:“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其中“司馬青衫”指的是:(C)
A、 司馬相如 B、崔鶯鶯 C、白居易 D、 杜甫
▲滑落的淚,沾濕了袖角。類似的感情慢慢升華,醞釀的悲恐怕比樂天(白居易的字)還要多出幾許。
我們經常會在綜藝節目上看到一些問答題,感覺那些嘉賓都好有才,其實他們所回答的不過是所學的文藝常識罷了。只要你勤加記憶,你也可以擁有非常龐大的知識量。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