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7-23
一、引言
影評旨在評析影片中出現的審美元素及其所反映的價值觀念,并闡述觀影感受。影評中不可避免地會有眾多評價資源出現,尤其是態度資源,而態度資源中的情感資源則跟影評中表達的情感傾向緊密相連。評價理論中的情感系統正是豐富了系統功能語法中對事物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評價,因此,在評價理論情感子系統下研究影評的情感資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評價理論框架
評價理論是在系統功能語言學基礎上,由代表人物 Martin 和 Rose 等一些語言學家在 20 世紀 90代創立的,主要解決語篇中所協商的態度、所涉及情感的強度以及表明價值和聯系讀者的方式。在評價系統中,評價資源可以分為態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極差(graduation)三大子系統,其中態度是核心,介入和極差是與態度相關的兩個因素,介入在評價系統中起輔助和支撐作用,極差則提供分級資源。
三、《功夫熊貓》影評中情感資源的應用分析
(一)品質資源在影評中的體現
品質是說話者使用表示品質的詞匯或短語所表達的情感傾向,可以涉及人、物、事件、情況的性質、屬性、方式等。在《功夫熊貓》的影評中多次出現品質資源,成功生動地塑造了作者眼中熊貓的形象。
“這只可愛的熊貓在全球圈粉無數,贏得票房、博得好評,不怕熊貓呆萌,就怕熊貓會武術啊!”
熊貓阿寶是劇中的主角。而這句影評“可愛的熊貓”中的“可愛”作為性質形容詞修飾熊貓,說明熊貓憨態可掬、惹人喜愛的品質,是對熊貓品質的評價,屬于品質資源,表達的是作者對熊貓阿寶的無盡喜愛,評論的是作者自己對熊貓的情感傾向。
(二)過程資源在影評中的體現過程是說話者通過應用過程詞匯所表達的情感,通常由性質動詞表達完成。過程包括心理過程和行為過程。心理過程表示的是情感的心理狀態,行為過程描述的是行為上的情感,揭示情感的變化。影評中的過程資源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情感狀態。
“聽到這里,不自覺想到 1998 年,電影音樂大師杰瑞·戈德史密斯為《花木蘭》創作的開場旋律《準備相親》,也充滿了地道的市井味,比較起來,感覺兩者之間有種似曾相識的相似感。”
《功夫熊貓》的開場旋律由二胡、小提琴、單簧管、黑管以及竹板交相輝映而完成,曲調婉約輕快,既體現了中國元素,又暗示了接下來的情節滑稽可笑。與之相似的還有電影《花木蘭》的開場曲。影評中“感覺兩者之間有種似曾相識的相似感”通過過程詞匯“感覺”表達了作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揭示了當時作者的情感心理狀態,所以它屬于心理過程資源。
(三)評注資源在影評中的體現
評注指的是借助品質副詞等所表達的情感,同時評注后面的小句,從程度上深化后面小句的意思。在影評中評注的應用也很常見。“有人認為美國人在《功夫熊貓》中幫助中國宣揚博大精深的武俠文化,說實話,我卻覺得正好相反。自己的文明通過別人是不能發揚光大的,中國文化在美國人手里,只能成為美國文明的嫁衣。”
《功夫熊貓》中出現了眾多的中國元素。這里的“說實話”是一種插入語,是對下句“我卻覺得正好相反”的評注,表達了作者反對中國外衣、西方內核理念的真實性,屬于評注資源。
四、結語
電影評論集分析、欣賞、評價、鑒定于一體。對影片中各種資源的分析在幫助觀眾理解鑒賞電影的主題及價值觀的同時,更能為電影的創作提供建議,促進電影事業的發展。而評價理論中的情感資源在電影評論中的應用使得影評生動傳神,并充分反映出影評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明確的情感傾向。因此,從情感子系統角度分析電影影評能給讀者更直觀、更清晰的鑒賞方向,利于讀者把握影評的脈絡,深層理解影評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傾向,進而理解電影的內涵。
(作者:胡偉 責任編輯 王芳)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