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18
編導藝考生不論是從文藝常識的積累,還是未來將要從事的行業而言,都需要對于中國的導演有所了解。中國的導演根據輩分來劃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國的一到五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主要為上世紀20年代末,以鄭正秋、王石川為代表,他們建立了中國本土電影的雛形。代表影片有《難夫難妻》、《勞工之愛情》、《孤兒救祖記》等
第二代導演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躍在三四十年代,比較著名的有蔡楚生、孫瑜、費穆、沈浮、袁牧之,他們完成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的轉變,并擺脫了戲劇化,電影逐步走向寫實,這一時期被譽為中國電影史第一個黃金時代。
蔡楚生導演了 著名的《漁光曲》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其中《漁光曲》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使中國電影首次享譽世界影壇。
還有周璇主演的電影《馬路天使》,電影插曲《天涯歌曲》、《四季歌》到現在都在傳唱,這部影片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轟動效應。
幾十年后,影片獲得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而他的導演袁牧之,不僅才華橫溢,顏值也很高。
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發生在1948年前后斷壁殘垣的南方小城,封閉的空間,精簡到極致的人物,流水一樣的節奏,視角、聲響,將人心的壓抑與荒涼刻畫得入木三分。故事發生了,變化了,卻不忍,卻不忍講下去,留下一個欲說還休的結局待人猜想,沉默啊沉默,春天來了,城頭的每塊磚瓦都忍不住哭喊。
它被金像獎評為百年百大電影第一名,一個小小破院子里的四個人,牽扯出了一個時代的格局,有著淡淡的哀傷,在沉默中靜靜流淌。
第三代導演
第三代導演有人稱“北影四大帥”的成蔭、崔嵬、水華、凌子風,還有“南謝”謝晉、“北謝”謝鐵驪。他們在如何表現生活本質、反映時代風貌,展現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等諸多方面,努力探尋中國式的表達。這個時期涌現了諸多革命類型的電影如《紅色娘子軍》、《小兵張嘎》、《烈火中永生》
推薦電影:《芙蓉鎮》
謝晉導演是那一時期成就最高的導演,也被當時海外影評家們譽為“當今國際影壇最有名望的中國人”。他導演的《芙蓉鎮》獲得了國內外多個獎項,而影片的兩位主演姜文、劉曉慶,更是成為了中國影壇的中流砥柱。
影片講述的是建國以來多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電影里劉曉慶扮演的是賣米豆腐的年輕婦女,那時候是正當年華的美貌;姜文扮演的“秦癲子”是被劃歸為“右派”的文化館館長,他被鎮壓到社會最底層,卻有著通透人性的豁達。
影片以親歷者的反思姿態直面歷史,尖銳犀利,而“秦癲子”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則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最無力也是最有力的吶喊。
第四代導演
第四代導演主體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代表人物有謝飛、黃健中、吳貽弓、鄭洞天、丁蔭楠、楊延晉等。這一代是彌合中國電影一代,貫穿了三代和五代的鴻溝,為中國電影的創作延伸,藝術銜接都做出了相當貢獻。
推薦電影:《本命年》
謝飛導演的《本命年》被看作是第四代導演對中國電影的最后一次大沖擊,獲第十四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影片講述了北京青年李慧泉在本命年愛情受挫、犯罪、死亡的故事,主演姜文(沒錯,又是他)。
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因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了,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田壯壯、張軍釗、張建亞等名字,不僅我們熟悉,國外電影界也熟悉,他們開創了中國電影史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最具代表的就是張藝謀和陳凱歌。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活著》等,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黃土地》《孩子王》等,他們獲獎無數,也拍過不少爛片,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把中國電影普及到了全世界。
推薦電影:《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陳凱歌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大里程碑,張國榮飾演的陳蝶衣更是風華絕代,成為了不朽的傳奇。
在這部電影里,你可以看到京劇國粹的魅力、歷史的變遷、人性的揭露。這部電影不論是故事、演員、情感、內涵、剪輯、鏡頭等各方面全都做到了優秀。怪不得有人說,這部電影耗盡了陳凱歌這輩子才華,但他有過,《霸王別姬》,也此生無憾了。
此外,這些導演的作品也是在編導培訓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的。編導生也應該多去了解記憶,對于大家的編導專業技能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