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屬群體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10
在傳播學中,群體的種類很多,但我們最為關注的是初級群體(primary group)與討論群體(discussion group)。今天就給編導藝考生介紹這兩點。
首屬群體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提出的。他根據群體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間接程度,將其分為初級群體(primary group)和次級群體(secondary group)。初級群體是指由面對面的互動形成的、具有親密人際關系、存在強烈的群體認同感的社會群體,主要包括家庭、鄰里、游戲伙伴等。初級群體是個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具有非正式性和社交性的特點。初級群體是個人所遇到的最初的社會化主體,對個人的個性及思想形成至關重要。初級關系接納的是個人的整個人格,對個人提供一種必要的情感支持。初級群體的破損和喪失會使個體遭受巨大痛苦。
與初級群體相對應的是次級群體。次級群體是人類有目的以及有組織地按照一定的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社會群體。它不受血緣或地緣的限制,而是源于一定的社會需要所形成;其規模大、人數多,成員不能頻繁或直接接觸;群體內有嚴格的組織結構和規章制度,成員活動要遵循明確的規范;成員相互間的聯系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形成角色關系。次級群體是一種特殊的、缺乏感情深度的關系,它所包含的個體人格內容非常有限。現實中,大量的工作關系都是次級關系,其非人格特征表現為群體是為了實現務實的目標。但是在長期的關系發展中,次級群體中也可能包含有某種程度的初級關系。
與初級群體的社交性和非正式性不同,討論群體具有工作性和正式性。初級群體中的交談是一般性的,話題廣泛,沒有明確主題,偶爾有不同的人控制話題,也沒有特殊含義。討論群體是經常通過群體討論來解決問題的群體,除正式性外,還有如下一些特點。
① 面對面互動。在討論群體中,成員之間必須有直接的應對以及適應性傳播。互動必須持續在群體成員間進行,如果只是各談各的,沒有互動,討論就無法進行。
② 領導行為。討論群體一般由一個或幾個領導主持。雖然專家認為指派的領導會使群體討論更為有效,但實際上,討論中即使沒有指派,也會有人主動承擔領導責任。
③共享特點。討論群體與“扎堆兒”人群的區別就在于成員間有一些共同性,如共同的身份案,并將各方案按優先順序排列后,向決策小組推薦。決策小組的討論常常導致直接行動,而良好的決策必須以堅實的調查和評估為基礎。調查、評估和決策是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因此,可能這三類小組按先后順序獨立開展工作,也可能將這三項任務放在同一個小組中進行。
群體的類型有很多,但當你進入一個新群體時,最需要明確的是它的結構特點,比如群體的邊界、使群體成員聯結在一起的理由,成員之間明確的溝通網絡模式,成員間的角色和任務分配,對成員行為的規范和期待,處理沖突的程序等。一旦明確這些基本結構,對群體中人際關系的性質也就容易把握了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