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識流電影 意識流電影從理論上來說深受奧地利"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21
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今天給打擊介紹的影視藝術風格流派是意識流電影和生活流電影。我們先來看看意識流電影。
一、意識流電影
意識流電影從理論上來說深受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依德的影響,轉化在銀幕上,其特點是:
1。人的下意識或非理性的直覺和怪誕的幻覺;
2。往往將現實和夢幻、追憶與思考交織在一起;
3。人類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
意識流電影以費里尼的《八部半》、伯格曼的《野草莓》為代表。
影片《八部半》,寫導演基洛受到一群女星或女人的困擾,他時而飛騰在天空,時而在地下與死去的父母對話,時而跳到他奇異的童年,時而夢幻到追求他理想中的白衣姑娘—美的化身。
《野草莓》更把老教授伊斯科的荒誕經歷,無表針的鐘,棺材里伸出他自己的手,無五官的人面,以及他的青年、老年同置一個畫面,并看到他的愛人與別人做愛的匪夷所思的怪誕場面,宣泄無遺。
意識流發展到心理電影,如法國片《長別離》、《老槍》,中國片《天云山傳奇》或《小花》中的片斷,美國片《美麗的心靈》等,都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電影藝術的寶庫。
二、生活流電影
生活流電影追求生活的原始形態,主張再現生活,藝術上提出“七反”即反情節、反虛構、反典型化、反故事化、反戲劇化、反演出、反蒙太奇。
其代表作如意大利的《木屐樹》(獲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法國電影《老姑娘》等。
如《木屐樹》,寫一個父親在冬天砍伐了地主的可做木屐的樹,給自己的兒子做鞋,雪消春至,東窗事發,父親被趕出了地主莊園。片中許多描寫都是生活的原始形態,如影片描寫一匹老馬來到一堆谷草面前,馬從吃第根草起,到把整個堆吃完,一絲不漏,盡收鏡底。法國片《老姑娘》,寫一位大齡法國女青年,求偶不成、孤獨飄零,她在海邊換衣游泳,她到餐廳吃魚,導演不用蒙太奇,而是把整個實際生活吃魚的全過程全部拍了下來。作為實驗電影、學術電影的探索,故無不可,但作為以經濟為軸心的企業化、商業化的影視生產,也許就不值得那么贊揚和提倡。
生活流的藝術手法,對世界優秀導演優秀影片的誕生,也起著催化劑的作用。
日本大導演今村昌平令人不寒而粟的《槽山節考》,意大利電影《人與狼》,黑澤明的《流浪狗》與《生之欲》,似乎我們都可從中看到如何成功運用“生活流”,來達到震撼人心的、深刻的、觸目驚心的現實主義的藝術效果。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