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17
文藝復興是西方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編導藝考生在學習文藝常識的時候還需要知道它們背后的故事,今天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
文藝復興是從14世紀至17世紀初先在意大利產生,然后在歐洲其他許多國家相繼發展起來的一次思想文化運動。
這個時期是歐洲封建社會逐漸解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封建社會母體內孕育的時期,也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轉折時期。從14世紀開始,歐洲封建社會內部陸續出現了資本主義關系的萌芽;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地理大發現,世界市場形成,進一步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封建的生產關系還占統治地位,資產階級要自由地發展資本主義,就必然與阻礙他們發展的封建制度發生尖銳沖突。他們反對封建貴族和教會的統治,反對封建主和僧侶特權,反對封建割據,關心民族的統一和商道的安全。但是,這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還是軟弱的,因而他們反封建的斗爭主要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
當時對封建制度打擊最深、聲勢和規模最大的是反封建的城鄉勞動人民的起義。從14世紀起,意、法、英、德等國都爆發了一系列的農民起義和城市平民起義。資產階級作為剛剛興起的一支力量,同勞動人民結成暫時的聯盟。但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又害怕人民革命運動,在面臨起義的風暴時,又往往同封建主妥協,這就構成了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反封建的、與勞動人民利益一致的一面是主要的,它是當時“歐洲的革命因素”,是一個富有生氣的、進步的、革命的階級。
天主教會是中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一切反動勢力的總代表,因此,要在每個國家內從各個方面成功地進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須先摧毀它的這個神圣的中心組織”。
這個時代的革命運動,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德國人由于當時我們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稱之為宗教改革,法國人稱之為文藝復興改革與復興是一件事的兩面。這就是反對封建教會和教皇的專制、獨裁。宗教改革是從宗教內部戳破教皇和教會的虛偽與剝削人民的罪行;文藝復興是從學術文化方面以人文主義為旗幟,與教會的封建獨裁相對立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的斗爭鋒芒是針對中世紀封建主義世界觀,特別是天主教會的宗教世界觀的。教會以神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義者則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來和它對抗。對“人”的肯定,成了資產階級思想的核心。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用人性反對神權。中世紀教會認為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宣稱自己是神的代表,而人則是渺小的,只能忠順地聽任神的擺布,當神的奴仆。其實所謂“神”,只不過是神化了的封建統治者。他們這一套神學說教,不過是維護封建主階級特權統治的反動思想工具。為了反對封建教會的思想統治,人文主義者用“人性”來反對神權。他們竭力歌頌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力量,認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質,有無窮的求知能力,可以創造一切。人文主義者宣稱他們“發現”了“人”,以“人性論”為他們的理論綱領,反對教會的神權論。“人”“神”之爭,實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封建主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第二,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封建教會宣揚禁欲主義,目的是要勞動人民克制欲望,放棄斗爭,放棄現世的幸福,任憑統治階級剝削壓迫。人文主義者提出“個性解放”的口號以對抗教會的禁欲主義,肯定現世生活,認為現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自由和個人幸福。他們公開宣稱“人人可以發財致富”,“財富是上帝愛護一個人的最鮮明的標志”,給”個性解放”打上鮮明的階級烙印第三,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封建教會為了愚弄人民,宣揚蒙昧主義,并壟斷教育權。人文主義者與此針鋒相對,鼓吹理性,重視人的聰明才智。他們認為人之所以高貴在于理性的力量。他們宣稱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識是快樂的源泉”“知識就是力量”第四,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者主要的政治思想。當時,封建貴族割據,戰亂不休,妨礙資本主義的發展;人民的不斷起義也威脅著資產階級的財產安全。當資產階級自己還無力掌握國家政權時,就迫切要求有一個強大的王權出來消滅封建割據,并鎮壓人民起義,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統一的國內市場。所以人文主義者的政治要求是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以民族為基礎的統一的國家。
此外,在進步的人文主義作家中,有的人在當時已看出社會罪惡的根源是私有財產,并提出人人勞動、按需分配的社會理想。這些人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者。英國的托馬斯·莫爾(1478~1535)和意大利的托馬斯·康帕內拉(1568~1634)是其主要的代表。
人文主義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思想武器,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封建束縛和宗教觀念起著強大的沖擊作用,因面在當時起過很大的進步作用。但是,人文主義者所肯定的“人”,實質上只是資產階級自身,他們宜揚的自由、幸福、平等,實質上只是資產階級個人的自由、幸福、平等,而這些又都是建筑在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削掠奪之上的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有三種文學同時并存,即人文主義文學、民間文學和封建文學,具有進步意義的人文主義文學逐步形成為強大的洪流,占有主導地位,人文主義文學的巨大成就帶來了歐洲文學史上個新的繁榮時期。“意大利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達到了在意大利、法國、德國都產生了新的文學,即最初的現代文學;英國和西班牙跟著很快達到了自己的古典文學時代。”0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是歐洲近代文學的開端,也是繼希臘文學以后的歐洲文學的又一個高峰。
首先,這一時期的文學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色彩。早期的資產階級作家們,以人文主義為武器,對封建貴族和僧侶上層的敗德惡行嚴加抨擊,對宗教禁欲主義和封建道德進行嘲諷批判,在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中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這種批判一般多限于道德方面。
其次,這一時期的文學在現實主義方法的運用上更加自覺更加成熟。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古典文學的研究,特別是作家們參加了反封建反教會的實際斗爭,促進了文學中的現實主義的發展。作家們力求了解現實,反映現實,他們都愛把文藝比作反映現實的鏡子,說明他們在更加自覺地運用現實主義方法進行寫作。這一時期現實主義的特點是:
(1)對社會現實有廣闊的反映,如拉伯雷的《巨人傳》塞萬提斯的《堂吉詞德》莎士比亞的戲劇等。(2)在忠實于現實的同時,又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具體表現為形象的夸張、抒情的氣氛、對烏托邦未來的向往等。(3)在人物塑造上達到新的高度,創造出許多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其中堂吉訶德和哈姆萊特就是兩個最著名的典型。
最后,這一時期是歐洲主要國家的民族文學誕生的時期。隨著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形成,反映民族生活、富于民族色彩、使用民族語言的民族文學先后建立了起來,有的國家還產生了本國文學最杰出的代表。他們從民間傳說和語言中汲取營養,又借鑒了古典和外國的文學成就,加以革新創造,從而為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