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由來 新現實主義是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意大利興起的一次具有社會"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13
今天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給打擊介紹的影視藝術風格流派是新現實主義電影。
一、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由來
新現實主義是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意大利興起的一次具有社會進步意義和藝術創作特征的電影運動。實際上,新現實主義的電影實踐在中國20世紀30年代早已有之,如1933年出品的《春蠶》、《上海24小時》、《三個摩登女性》;1934年出品的《桃李劫》、《大路》、《漁光曲》、《神女》;1935年出品的《逃亡》、《風云兒女》、《新女性》;1936年出品的《迷途的羔羊》;1937 年出品的《十字街頭》、《馬路天使》;1938年出品的《八百壯士》、《熱血忠魂》;1939年出品的《中華兒女》等,就是鐵的例證。
這些作品既優秀又幾乎完全符合新現實主義的定義和規范所以有電影史家說:“新現實主義的理論產生在意大利,而實踐早在中國有之。”
1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意大利戰敗,羅馬是一片斷壁殘垣,士民凋敝,經濟陷入困境,世界最大的羅馬攝影棚,也被炸成一片廢墟。
意大利的電影人,只得拿起攝影機走向街頭,而他們所見所聞是國內嚴重的失業和貧困,因此他們拍攝的作品主題,大多數也只能對準這無奈的現實,這就形成了新現實主義創作實踐的若干規則。
二、新現實主義創作實踐的9條規則
1.以真人真事或近似真人真事反映社會問題;
2。情節淡化,重細節,不重情節;
3。追求紀實精神;
4。不進攝影棚(出不起錢),主張“將機器扛到街上去拍攝”;
5。主人公是普通人,不是英雄
6。大量采用非職業演員(以降低制作成本,請不起明星)
7。人物性格不要求鮮明,他們不過是社會現象的符號或象征;
8。藝術技巧樸實無華,不玩弄鏡頭;
9。臺詞生活化,反對臺詞文人化。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首先影響了歐洲的電影,一時法國、英國的電影藝術家競相效仿,而難兄難弟的日本,新現實主義更為流行,如《暗無天日》、《戰火中的日本婦女》、《二十四只眼睛》、《我們要活下去》、《原子彈下的孤兒》《泥之河》、《流浪狗》等,也基本上沿襲此風拍攝,似乎可以說上世紀40年代除好萊塢外,新現實主義的創作之風,刮遍全球。如印度的《兩畝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為意大利催生了一大批優秀導演,如盧奇諾·維斯康蒂、羅伯托·羅塞里尼、德·西卡、德·桑蒂斯、費里尼、安東尼奧尼等。
其優秀作品除前面已列的影片外,如《沉淪》、《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擦鞋童》、《溫別爾托·D》、《大地在波動》、《橄欖樹下無和平》、《人與狼》、《艱辛的米》、《米蘭的奇跡)《警察與小偷》等。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并非是一個短暫的藝術現象,它直接影響了意大利的玫瑰色新現實主義和意大利現代電影,并且對當代中國紀實風格的影視劇創作,仍然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電影如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千里走單騎》,賈樟柯的《任逍遙》、《小武》,王強的《安陽嬰兒》,張楊的《洗澡》等。
電視劇如《新聞啟示錄》、《強行起、《公共汽車詠嘆調》
等對青年導演來說,它更是一種比較容易操作、拍攝,切合實際,走得通的藝術途徑
???????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