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1-15
“夏天是熾熱的, 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的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這是出自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的一部電影。電影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講述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下一個孩子的成長。他的友情、愛情就在那個不安的年代下發生了,而他也是在迷茫與追逐中混沌的成長了起來。
影片中多用特寫鏡頭來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在老師講課那一場景中導演用正反打鏡頭來展現老師與學生的對視,營造了課堂緊張的氛圍。在馬小軍與米蘭的對話過程多次對兩人面部進行特寫,通過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變化刻畫內心活動。影片開場時用的仰視鏡頭來拍攝毛主席雕像,表現高大的形象也代表其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最后結尾的泳池里的鏡頭則運用主觀鏡頭拍攝,具有更好的帶入感。
影片中用較多的自然光線,如太陽直射光來營造一種明朗的效果。但在馬小軍徘徊在房頂上時拍攝的卻是黃昏的逆光,使觀眾無法看清面部表情,全景的拍攝加上逆光效果營造落寞的氛圍。整部影片的曝光給觀眾明晃晃的感覺,是人物內心熾熱的折射也映襯了當時動亂的背景。影片少有的幾次暗光線畫面分別出現在打架的夜晚、雨中的怒吼以及家中的場景。黑夜總是容易發生事故的時間,光線的暗淡代表了馬小軍在家時壓抑與心中那份暴力的躁動。
在轉場中,幼年馬小軍將書包扔上天空而掉下時接住的卻是成年的馬小軍,這用了一個過度蒙太奇來實現轉場。書包是過渡點,是時間的轉移,同樣也是相似物轉場。米蘭的出現是對腳的特寫,馬小軍追隨著那一雙腳,那是她青春騷動的開始,他對米蘭的迷戀卻與現實恰恰相反。多年后的馬小軍已成為大人物而當年的孩子王劉憶苦卻成了傻子,這兩者的對比更震撼觀眾的內心。
影片從開始就由成年后的馬小軍的旁白開始作畫外音,將觀眾拉回到故事所發生的事態,增加感染力。影片的音樂以主旋律歌曲為主,烘托時代背景,讓觀眾返回了當時那種火紅的歲月。當馬小軍第一次與米蘭搭話被拒絕時大媽的回頭一笑具有諷刺意味。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侯,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影片的最后以黑白宣告結束,在馬小軍來看也許那段時光是青春又或許現在的黑白才真實。影片有一個出現過三次的傻子,他在最后的結尾卻用粗魯的語言罵了馬小軍一句“傻逼”,他是象征了一個局外人的,他見證了所有的悲歡離合。
導演用一個孩子的成長來向我們講述了那個時代下對人們的影響,影片通過一個刺眼的青春、溫暖的陽光揭露出那個時代對這群無人看管放養式孩子的內心的影響,也是對那個時代的批評。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