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0-18
《巴頓將軍》這部影片是完美的。但是要使觀眾意識到巴頓復雜的性格的確是一個難題。我們要把握巴頓思想的三個方面。“他是一個戰士一個相信靈魂再生的人,又是一個有著堅定宗教信仰的人。導演沙夫納和我都感到有必要用音樂來幫助刻畫他在不同場景中突出表現的某一性格……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我設計用嘹亮的小號演奏靈魂再生的主旋律,那就是你最先聽到的音樂。在他重溫迦太基戰役時,你們再次聽到用小號聲表現出他這一方面的性格。第二段也是最鮮明的一種音樂,伴隨著他指揮軍隊的鏡頭出現,這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主旋律—軍隊進行曲的主旋律。第三段是贊美詩合唱,用對位法來強調他的宗教性格、他的嚴于律己和決心當他乘勝繼續發號施令時,他的性格是完整統一的,我們就綜合所有這些音樂因素,因為他的三方面性格在此同時得以表現。”(美國音樂作曲家杰瑞·戈德史密斯語)
英國電影理論家歐納斯特·林格倫在他的《論電影藝術》一書中,為聲音赫赫地專寫了“音響論”和“電影音樂論”兩大章。
他認為:“音響的產生給電影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擴展了導演展現給觀眾看的范圍及其復雜性,增加了觀眾的理解程度及其想象力。
畫面和音響的關系如同音樂中的二重奏。二重奏中的曲子沒有一部是完整的,“但是它們合奏起來就是一支完善的曲子。”
蘇聯名導演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亞歷山大洛夫在1928年發表了一個著名宣言,他們說:“只有把音響當作一個視覺的蒙太奇片斷的對位法的使用,才能提供發展和改進蒙太奇的可能性。用音響做的第一批試驗,應該引向它和視覺的不巧合。只有這種方法會產生得意的感覺,而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導致畫面視覺和畫面音響的新的音響對位法。”(《蘇聯藝術雜志,1928年8月5日)
蘇聯另一位著名導演普多夫金以一種卓越的技巧,使一整套極為豐富和不同的音響和視覺的瞬間場面重疊在一起。人類社會各種勞動聲音和音響的交響樂,和激流般的畫面交織成一種震耳欲聾的對位法,以罕見的氣勢使人感到一種生龍活虎的印象。例如他的著名電影《母親》。
總之,音響是聽覺的外在形態,是藝術靈魂借以寓居的軀體,用俄羅斯民族樂派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話說,聲音是“思想與感情的外部表現。”沒有聲音,聽覺等于無用,聽覺藝術也就不存在了。(李萬海著《錄音音響學),中國電影出版社,1984年,第15頁)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