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9-28
《敦刻爾克》是好萊塢鬼才導演諾蘭的第十部電影,這部講述英國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電影,也是諾蘭導演的戰爭電影處女作。平心而論,這可能是我有生以來看過的臺詞最少的電影,影片的劇情完全由演員的表演和故事情節的設計支撐起來,從中也能看出導演諾蘭的自信與天賦。
這部電影的鏡頭運用讓人印象深刻,工整的構圖、令人難以想象的鏡頭角度實在令人贊嘆,電影中的鏡頭幾乎沒有一刻是靜止不動的,這也象征著影片中的人物為了謀求生存而一刻不停的奔波逃命。與此同時,出現在鏡頭上的也大多是年輕的面孔,他們大都是些17、8歲的青年演員,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實度。
這些年輕演員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們失望,他們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告訴所有觀眾年輕人也能撐得起大制作。但是老演員也同樣出色,“法里爾”的眼神演技看的我大呼過癮,“道森先生”用他獨特的氣質將角色渲染的儒雅而富有血性。與其他的好萊塢影片不同的是,這部影片中沒有性感的女主角,有的只是遠道而來幫助這些落難士兵的家庭主婦,她們在影片中也象征了戰爭中短暫的幸福與美好。
影片的敘事結構是標準的“諾蘭式”風格——讓人意想不到的三線敘事。剛開始你以為是三個時空的平行蒙太奇,越往后看越會發現自己錯了,其實影片一直是交叉蒙太奇,三線敘事是不假,但是這三條線的時間軸是不同的,海灘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我們不得不佩服導演的腦洞,這種驚為天人的敘事結構可能只有那個叫“諾蘭”的英國人能想出來吧。這種敘事結構雖好,但是非常難以駕馭,稍有差錯就會使影片亂套,時間軸、劇情就會全部亂掉,這也體現了導演的功力深厚。
音樂在影片中占了很大的分量,由于臺詞少,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們的耳朵聽到的都是影片的配樂。這些音樂時而急促緊張,時而舒緩柔情,象征了影片中人物的狀態比如影片開頭,主角從敵人的槍口下逃脫后又被襲擊,好在有法軍的保護得以逃脫險境,這時的音樂緊湊十足,烘托了生命稍縱即逝的緊張感;再比如當英國的民船來到敦刻爾克的海灘時,音樂變成了柔和溫暖的曲調,再配上海軍上尉浸滿淚水的雙眼,實在是令人動容。
另外,影片似乎總是在刻意的表現一種“倒計時”的感覺,影片開頭敦刻爾克海灘上的空襲中,主角趴在地上,轟炸機投下的炸彈一粒一粒的向他接近,讓我們不禁為他的遭遇捏一把汗;之后的擱淺的漁船上,德軍的子彈一發一發的打在漁船的船體上,這仿佛在宣告著船中人的死亡倒計時。導演對視聽語言的熟練掌握讓觀眾時刻擁有這種緊迫感。
影片很短,只有90多分鐘,據說諾蘭只寫了96頁的劇本,這也是諾蘭拍過的第二短的電影(第一是諾蘭處女作《追隨》)。這和諾蘭以往的作品是不同的,要知道《星際穿越》和《黑暗騎士》系列都是兩個小時以上的長片。對此,我的理解是:戰爭并不是導演所想要宣揚的東西,所以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描繪戰爭,他對人物的內心刻畫才是重點。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謀求生存,有的人為了活下去不惜犧牲曾經救過自己的人,除去這些,諾蘭還表現了人間溫情的一幕,比如英國的民船紛紛自愿來到敦刻爾克救回身處險境的士兵,再比如那個不顧自身安危的飛行員。當這些人間的冷與暖都表現在了影片之中,影片也自然到了該結束的時候。
總的來說,影片的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導演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獻給我們了一場難得一見的視聽盛宴,影片與傳統的戰爭片不同,少了幾分激情,多了幾分柔情;少了幾分感動,多了幾分思考;少了幾排數字,多了幾卷膠片(《敦刻爾克》為膠卷拍攝而非數字攝影機)。
我不能說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起碼可以說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電影,因為它所表現的是戰爭中的人性,在特殊的年代總有特殊的人,有英雄、有“五十步笑百步”的人、有偉大的普通人、有無辜去世的人。影片所帶來的思考永遠比它帶來的票房更重要。
(注:文章作者為2018屆藝考生,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