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9-20
本篇我們來介紹視聽語言中的特寫和大特寫。
約翰·史都爾奇斯說:世界上沒有比看人的面孔更有趣的東西了。有一天,當我一籌莫展的時候,約翰·福特來了。冒著惡劣的天氣,我們走到一個荒蕪的地方。我什么也看不見,我說,唉,福特先生,我們在這能拍什么呀?他回答道:“我們可以拍世界上最引人入勝,最令人興奮的東西一人的面孔。”
一、特寫
特寫指兩肩以上的頭部或突出地要強調的“物”占滿銀幕。特寫是獲得電影藝術效果的強有力的表現手段。它不僅可以細致地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或突出物體的局部和事物的細節,而且是電影畫面的重點,猶如音樂中的重音一樣。
電影電視都講究它的深厚性和隱秘性,其深厚正在于特寫鏡頭的魔力和穿透力,“它給現實帶來了一種完全不同尋常的景象…音樂通過它的感染力量和抒情作用面強化了畫面的滲透力。”而隱秘性因特寫鏡頭而使觀眾能真正滲人到人和物之中。它以人的眼睛、視角為媒介,進入銀釋銀屏上的人的靈魂之中并與觀眾心靈的交流。
還是巴拉茲·貝拉講得精辟:“導演指導視覺。”按照這位電影美學大師的觀點:
1。電影的特寫鏡頭是突出細節描寫的藝術。它無聲地展現了重要的、本質的事物:不僅描寫而且評價,兩部內容相同的影片,如果特寫鏡頭不同的話,那么它們的全景鏡頭和同樣演員的表演都可以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2。特寫鏡頭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愛和恨的自然主義。因為細節建立在敏銳的觀察基礎上。在觀察中帶有某種溫情,如果導演的愛憎傾注在他的被拍對象上,會連細節也會贊賞或仇恨地加以關注,“用心驅使觀察的感覺,”這些特寫鏡頭充滿了使人直接感受到魅力的熱浪。它感情豐富,而水遠不是多愁善感賦予這些特寫鏡頭以特殊意義。
3。特寫是電影膠片的魅力,是衡量電影導演的藝術敏感性和對更深層次真理的預見性的真正尺度,細節特寫能反映像情調那樣最充分地反映各種事件的情調,例如當觀眾看到噴著蒸氣的畫面,聲音汽笛長鳴,惶恐地敲著窗欞的顫抖的手指和因敲打歪斜了的報警鐘的特寫鏡頭,使人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它們造成的惶亂情調比描寫逃難群眾的全景鏡頭更重要
4。電影導演最完美的技巧是如何將細節特寫“在恰到好處的氣氛中切入”。導演的任務就在于具有一雙找到景色的“眼睛”。而電影導演最棘手的任務之一,則是如何在特寫鏡頭與近景影像交替變換過程中統一電影的時間。
美國導演福特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演員就是這張臉”,臉是上天賜予的造型材料,且有無可比擬的生動性。捕捉演員難忘的臉部表情—特寫,對影視導演來講,非常非常重要。明確這一點,并將它注入自己的創作血脈,對導演以及未來作品的提升大有裨益。
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是在劇情的發展中和與觀眾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如果沒有富有內涵的情緒,沒有內心真情實感的細膩表達而濫用特寫,它不但不能成功地塑造這個藝術形象,反而會破壞這個藝術形象特寫,不僅用在對人物形象的表現上,而且也用在物和景的表現上。特寫,在對物的描繪方面,是以物狀人、借物寫人的手段。
如影片《林則徐》中,在昏庸的清朝道光皇帝決定以琦善撤換林則徐,在摘掉林則徐的頂戴花翎時,林則徐有功受辱,滿腔悲憤。導演曾幾次試圖正面描寫都遭到失敗,最后他采用“側寫”的方法,反而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這時影片一連用了三個特寫:
一只高香爐,一炷安息香,輕煙裊裊直上;
一卷《離騷經》,跌落在方磚地上;
一碗稀飯,兩碟小菜,一雙未動過的烏木筷擱在碗上。
然后鏡頭再從特寫逐漸拉成全景,這時我們才看到林則徐的背影。他躺在一張躺椅上,一動也不動,直至最后老家人林升來喊“大人,稀飯涼了”為止,這場戲方告一個段落。
這幾個特寫,在氣氛烘托和心理刻畫上,是非常成功的。影片通過一碗稀飯、兩碟小菜、擱在碗上的一雙烏木筷和椅子,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物靜穆、沉重甚至頗有幾分悲涼的神情。這種以物狀人的特寫,比之用人物面部特寫,還能收到更大的藝術效果。
有時,特寫還可以通過強烈的個人經驗,起到將前面表現的戲劇動作的全過程作一總結的作用。如兩人搏斗于懸崖,接著一個特寫:方血印,標志著某人的死亡,于是搏斗結束。
影片《孫中山》片頭,在一片熊熊烈火中,孫中山緩緩地回過頭來,炯有神的目光注視著滄桑大地。這個特寫是有寫意性的,表示他在恩考著中國的未來,有著豐富的內涵和藝術表現力,
電視劇《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中,張飛趕到市場,正逢關羽分肉之后坐在地上賣綠豆,張飛趕來,抓起一把綠豆握在手中最后捏成豆粉即為特寫鏡頭
酒具的鏡頭和劉、關、張三人手握一起的鏡頭也是特寫。
二、大特寫
大特寫又稱局部特寫。如槍上的扳機、準星,刀劍的柄,人臉的局部。
影片《理發師》中,寫日寇槍殺陸平。特寫:陸平的臉,一聲槍響,推成陸平的一只眼睛的大特寫(旋轉)。大特寫是更大的強調,更使人怵目驚心。
電視劇《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電視劇《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中,在這一拜”的歌聲中,用大特寫逐一展現劉備、關羽、張飛激動、欣喜的面容。
電影《保密局的槍聲》中,在描寫國民黨反動派潛伏人員的特務會上,表現了一個特務耳朵上長顆黑痣,大特寫:黑痣上還有一撮毛。
在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中,大長今找到母親留下的調味醋,也用了幾個大特寫:醋罐,大長今用手指抹了一點醋在口中品嘗。
法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大特寫用得較多而且獨具一格。影片開頭黑幫老板東尼為里昂布置任務的段落,全部用大特寫鏡頭,共有19個大特寫鏡頭。
1。大特寫:里昂的雙手呈對稱形握著一個盛滿牛奶的玻璃杯。
2。大特寫:里昂的鼻梁及戴著圓形墨鏡的左眼,從鏡片中反射出東尼在點煙。
3。大特寫:東尼用打火機給嘴里叼看的香煙點火的鏡頭,搖至他的左眼。
4。大特寫:透過東尼的虛化的手的前景拍攝里昂的鼻梁及戴著的副墨鏡(驗的局部)。
5。大特寫:東尼的左眼,搖至他抽煙。
6。大特寫:玻璃煙灰缸,東尼怕滅煙頭的手指。
7。大特寫:東尼說話的嘴唇8。大特寫:東尼用手推出里昂要殺掉的胖子瓊斯的頭像照片(照片入畫)。
9。大特寫:里昂的鼻梁及戴著的一副墨鏡及左耳(里昂看照片,臉的局部,比第4個大特寫鏡頭的范圍大)。
10。大特寫:東尼的左眼。
11。大特寫:胖子瓊斯的頭像照片。
12。大特寫:東尼的左眼。
13。大特寫:里昂的鼻梁及戴著的一副墨鏡。
14。大特寫:里昂右手端起牛奶。
15。大特寫:東尼的左眼。
6。大特寫:里昂戴墨鏡及牛奶杯杯口(里昂喝牛奶)。
17。大特寫:里昂右手拿著已喝完的奶杯放到桌上18。大特寫:里昂的右手將胖子瓊斯的頭像照片拿走(照片出畫)。
19。大特寫;里昂頭下傾看照片的一副墨鏡,當他抬起頭時,可看見絡腮胡的半邊臉及黑黑的胡須(此后轉入下一段戲)。
20。特寫:面朝觀眾,行進中的胖子瓊斯,帶著一副方形的茶色墨鏡和梳理得很整齊的花白胡子。
特寫鏡頭是通常用來表示強調、突出某個事物或動作的景別,由于它在曲面上占據較大面積,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在一部電影中特寫鏡頭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很小的,但呂克·貝松卻打破常規,在這部影片的開頭連續用了一組19個大特寫鏡頭,開鏡不凡,用大特寫鏡頭進行敘事,起到了十分新穎和強有力的藝術效果。
同學們可以通過視頻對比來學習,可以加深對于特寫的理解。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