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08-17
劇本創作是每一個故事被視覺化描述的起源。每天都有無數的劇本誕生。編劇們無一不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接過學院的小金人,或者看著自己的故事在百老匯舞臺上長盛不衰。
劇本創作作為一門藝術,已經形成自己的寫作規范,從基本格式到劇情設計方式都有其長期探索的科學和邏輯,必須嚴格遵守。與傳統劇本形成反差的是,VR劇本的創作剛剛開始,不僅沒有任何規范和路徑可依,而且就像VR敘事本身一樣,大家各自在黑暗中摸索,至今并無成功案例或者被認同的統一標準可循。
在這一點上,好萊塢編劇大神跟VR創業小工作室站在了一個起跑線上。英國VR原創劇集工作室Breaking Fourth,作為一家專業創作VR故事的公司,在工作過程中,發現了VR與其他媒體的腳本創作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我們一直強調“故事”本身在所有媒介中都是最重要的前提下,除了依然要集中在發掘人物性格、搭建戲劇性的構架、設置角色之間的矛盾沖突等基礎要素上做文章之外,VR劇本還存在著以下幾點,是我們在創作傳統腳本時不曾遇見的問題:
不能在一個固定的框架里講故事時,如何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VR環境是一個360度的場景。意味著劇作者不可能具有一個“故事框架”,讓所有的劇情和發展線索都可以擱在這個“框架”里。跳脫了“框架”限制的觀眾視線以及注意力將無法被創作者把控。一個被擱置于360度場景中的故事,有可能往所有方向發展。因此,如何挑戰觀眾的注意力是VR劇本創作最重要事情。
可以借鑒一些在VR游戲和沉浸式劇場中的手段。其中燈光和全景聲是最基本的辦法。觀眾的注意力會自覺被聚光吸引。如果在觀眾的視線之外直接放大需要被關注的目標的聲音,觀眾也會“尋聲而視”。我們的經驗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最好的辦法是讓絕大多數的劇情在觀眾視野的180度范圍內發生。而其余的環境就用來烘托劇情氛圍就好。當然你也可以設置故事線索,讓觀眾沿著線索在360度的環境中慢慢尋找故事焦點,只希望這么做不會引起觀眾因為總是需要四處觀看而帶來令人反感的體驗就好。
如何讓觀眾在想象世界中自洽?
了解自己在故事中所處的世界是,對于VR來說是很關鍵的。觀眾不僅需要時間“進入”沉浸式環境,也需要了解自己正置身其中的世界是個什么情況?他們被各種“元素”包圍,需要時間來適應并與環境兼容。相較2D介質,360環境能給予的信息是巨大的,觀眾很容易就錯過你期望他們關注的那些“顯而易見”的關鍵信息。不能指望觀眾在一個視覺上帶來的新環境中,及時接受到所有關鍵的對話信息。(在沉浸空間中),每一種信息元素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優先級才能讓觀眾理解,在故事能繼續推進之前,不僅需要通過對話和視覺元素來強調,再重復一遍情節也是值得的。
如何實現時空轉換?
在表達時空遞進(回到過去或走向未來)時,電影和戲劇有不同的方法。電影很大程度依賴攝影機鏡頭,例如場景之間的剪輯或者蒙太奇效果。但是如果相同的手段在360空間中運用就得好好想想觀眾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了。一旦讓觀眾進入一個沉浸式的故事,地位位置和時間就需要更加精細的管理。
在劇場中,會利用燈光“漸暗”的方法來讓后臺改變舞臺上的布景,以實現場景的轉換。如果把這個辦法照搬進VR故事,后果可能會很惡劣。按照我們的經驗,在VR體驗中,讓整個世界開始黑暗讓觀眾們在黑暗中沉默和徘徊,會危害整個體驗。存在感是很脆弱的事情,經不起“大明大暗”的折騰。一旦身邊世界陷入黑暗,觀眾就會失去在所處世界中的存在感,回到現實世界。VR故事所營造的虛擬幻覺世界就會被打破。故事就會失去觀眾。而且很難再把他們奪回。
VR故事是團隊共同創作的過程:
VR故事創作過程中,最一致的認知就是協作。比如我們作為一個VR故事原創團隊,主要是在游戲引擎中與CGI合作。相比之下,我們的創作過程更像視頻游戲,而不是電影或戲劇。所有創意部分,如藝術,聲音和技術都需要在創作腳本時就考慮到。包括導演的工作都要提前與腳本創作融合在一起: 角色的站位,場景要多大,是讓觀眾走著還是跑著穿過空間?
在預演時,我們創建了一些快速原型來測試很多這類事情,但是我們相信,直到VR有一天發展成非常成熟的媒介,它會一直保持這樣一個高度協作的創建過程。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