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7-25
今天給大家介紹視聽語言中的拍攝速度這一概念及其應用
照片上的畫面是靜止不動的,而電影、電視上的畫面是動的。
要讓不動的畫面動起來,必須做到兩條:一是要拍下大量的連續畫面,二是要給這些連續畫面以一定的速度,很快地從眼前閃過。由于“視覺暫留”的原理,我們看到的圖像就變成活動的畫面了。
常速鏡頭
常速鏡頭指用正常速度拍攝、又用同樣速度放映的鏡頭。根據國際通用的標準,電影為每秒鐘24格,電視為每秒鐘25幀(制式PAL時)。當然,拍攝速度與放映速度必須完全一致,才能還原原來動作的快慢時間。
變速鏡頭
如果拍攝速度不等于放映速度,那么銀(屏)幕上的動作速度就會發生改變,這就叫變速鏡頭,在實際操作時,放映速度都是恒定的,那么改變拍攝速度,就能達到變速的效果。如快鏡頭、慢鏡頭、定格鏡頭等。
一、慢鏡頭
也稱為高速攝影,或升格拍攝,一般稱之為慢動作。
在正常狀態下,拍攝和放映速度均是每秒24格,如果在拍攝時加快速度,超過每秒24格,卻以正常速度放映,就會導致影像速度變慢,出現慢節奏動作。
慢鏡頭常用來表現:
1.表達技術動作,讓人看清。如體育比賽中的精彩瞬間(足球射門、籃球扣籃、體操跳馬等),又如科教片中的火箭發射、子彈出膛、機器防撞擊試驗等。
2.強調重要情節,引人注意。如人中彈后慢慢倒下,武打片中跳樓、過溝的鏡頭。
3.表達浪漫情調,令人回味。如戀愛中的嬉戲場面——女跑男追,久別后的相逢鏡頭——相向跑去等。
4.表達液體的質感,如純凈水、油、酒、牛奶、果汁的廣告。
功能:
(1)可以克服人眼的局限性,滿足觀眾仔細觀察動作過程的欲望。
(2)慢鏡頭還可以通過鏡頭速度的改變創造不同的意境,賦予動作以新含義,表達一種哲理。
(3)可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4)可以點題,把編導者主觀思想感情突出表現出來。
二、快鏡頭
又稱為慢速攝影,或降格拍攝,以低于每秒24格的速度攝影,再以正常速度放映,就會出現快節奏動作。
快鏡頭常用來表現:
1.它能縮短漫長的過程。如鮮花開放、種子發芽,實際上要幾個鐘頭,但用快鏡頭,可以讓它在幾秒鐘內完成。類似的情況還有手工藝制作、修理機器、裝配零件等。
2.表達快節奏場面。如解說詞“香港是個快節奏的城市”,話音未落,畫面上行人腳步匆匆,立交橋上汽車來往穿梭。
3.拍攝驚險動作。如跳火車的場面,實拍很危險,但只要叮囑司機開得很慢,演員跳上跳下就很安全,再用快鏡頭處理,就有“飛車”的效果了。
4.表達喜劇、滑稽效果。如老師來寢室檢查衛生,而同學匆匆收拾房間,手忙腳亂。這一場面用快鏡頭處理,則顯得更加可笑。
功能:
(1)省略細節,推進敘事進程。
(2)通過人物動作的夸張起到濃厚的戲劇效果,常常造成一種滑稽可笑的銀幕效果。
(3)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造成急劇緊張的心理效果。
三、定格
定格指活動著的畫面突然變成靜止的畫面,如同一張照片,類似放錄像時按“暫停”鍵的效果——讓時間凝固。它把連續畫面中最精彩的瞬間固定下來,讓它在觀眾視覺中保留較長的時間,以加深印象。
定格常用來表現:
1.表示拍照。如犯罪分子正在作案,隨著“咔嚓” 一響,畫面定格成一張照片,表示這場面被公安人員偷拍成照片。再如香港電影系列喜劇《家有喜事》也是以定格鏡頭結尾。
2.抓住最重要、最精彩的瞬間,讓觀眾看清人物的表情或動作。如人物出場時被注視的一剎那,犯罪分子作案時的一瞬間,雜技演員表演時最精彩的一瞬間。
3.留下懸念,常用于影視劇的高潮處或結尾處。如生死關頭,活動畫面突然定格成照片,出現片尾曲,“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集分解”。又如《項鏈》的結尾,路瓦栽夫人聽說項鏈是假的,不由得驚愕不已,又哭笑不得。該片就在這一特寫鏡頭定格成照片時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四、倒時鏡頭
倒時鏡頭又叫“倒帶”,指鏡頭所拍畫面出現的順序完全顛倒,結果畫面上的人走路不是往前邁,而是往后退。這類似放像機按“倒帶”鍵之效果——讓時間倒流。
倒時鏡頭常用來表現:
1.表達驚險動作,如武俠片中的一躍跳上房頂,實拍是從房頂上跳下來。
2.表現神話中的特技,如河水倒流,地上的桃子又重新跳回枝頭。
3.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如爆破拆除的大樓又重新“站”起來,跳水運動員從水花中倒鉆出來,再躍上十米跳臺等。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