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6-04
如果說梅里愛是“把電影引上戲劇道路的第一個人,那么,埃德溫·S.鮑特便是把電影引上電影道路的第一人”。
鮑特創造了視聽語言組合(剪輯)的重要原則: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選擇,吧把那些冗長連續的影像剪斷并舍棄不重要的部分,重新構成一個故事。他突破傳統線性敘事的方式,以事件的若干部分(場景)表現整個故事,從而創造了獨特的“連續剪輯”敘事方式。
鮑特對視聽語言的貢獻是:首先發現一個鏡頭并不是必須有完整的意義,而是可以通過其他鏡頭的組接加以修飾的。電影藝術依賴的是鏡頭的連續性,而不是依賴單獨的各個鏡頭。鮑特并不滿足于梅里愛的的“人工安排場景”的舞臺劇手法,他把電影同其他戲劇形式劃分開來,并為電影創造出剪輯方法。自此以后,電影的發展成熟很大程度得益于剪輯原理的豐富和完善。
鮑特在制作影片《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1902)時發現了剪輯原理,證明了通過剪輯創造出具有戲劇性和象征意義的可能性,為視聽語言奠定了基礎。
《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全片共分為七場。第一場:消防員夢到處境萬分危急的女人和孩子;第二場:紐約火警亭的近景;第三場:臥室;第四場:消防車機房內部;第五場:救護車駛離機房;第六場:消防員奔現火災現場;第七場:消防員抵達火災現場。
這部影片通過各種鏡頭的組合場景來表達意義。“場景”在影片中具有兩種作用:傳達動作和使前后動作發生關系。這樣,一個場景就與其他場景成為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整體。這種影片的制作工序,就是重新組合和重新安排影片所有鏡頭單位的過程,當影像的連續性可以被隨時打斷并任意組接時,鏡頭就出現了時間和空間的選擇,以及多種表意的可能性,電影不在取決于所拍攝的事件同事實相符,而取決于如何把素材重新剪輯在一起。
但是,鮑特電影的基本構成單位依然延續了梅里愛時期的“場景”,而電影真正使用“分鏡頭敘事”,使電影擁有自己的語言方式,則是由美國人大衛·格里菲斯開創的。我們下一篇文章來繼續講述。
(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分享)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