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7-11
為進一步拓展經管學部國際化合作空間,完善經管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布局,加快經管學部國際化步伐,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暑期實踐月于7月4日至8日開展“對話美國華人教授”活動,邀請到美國華人人文社科教授協會的10位資深教授與中傳經管學部師生一起深入雄安調研,并開展10場專題講座。他們分別來自美國俄亥俄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院、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美國丹佛大都會州立大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美國紐約曼哈頓維爾學院、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文大學等美國高等院校。
7月4日,10位美國華人教授張杰、李捷理、萬毅平、田憲生、孟麗娟、俞燕敏、許光秋、魯曙明、韓愛果、黃少榮與中傳經管學部學部長范周,以及文化發展研究院各位老師進行交流座談。雙方希望就雄安新區研究工作、“中國文化產業學院獎”等項目開展方面達成共識,將在各項研究工作開展中融入國際視野,開展具備國際思維的權威學術研究,搭建國際化的文化交流傳播推廣平臺。各位教授表示非常榮幸能夠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雄安是千年大計,定會不遺余力為雄安建設貢獻華人力量,并愿意全力支持與積極參與“中國文化產業學院獎”等項目。
7月5日上午,各位華人教授與中傳師生一行,先后來到雄縣宋遼古戰道和德韻博物館參觀調研。雄縣宋遼古戰道始于雄縣縣城的鈴鐺閣八角琉璃井,向東北經大臺、祁崗延伸至霸州、文安、永清,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達1600平方公里,堪稱中國宋遼史上的“地下長城”。
7月5日下午,一行人又先后去到容城南陽遺址與中關村北服時尚產業創新容城示范基地,進行容城文史工作調研。容城南陽遺址位于容城縣東14公里的南陽村村南200米處,在2017年的考古工作當中新發現以南陽遺址為中心的面積約18平方公里的東周、漢代遺址群,初判為戰漢時期一座中型城市遺址。
雄安新區文物資源陳列展在中關村北服時尚產業創新容城師范基地布展,比較全面地展示了雄安新區的三普文物在整個新區的分布情況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
7月6日上午,一行人先后來到白洋淀以及大淀頭村開展白洋淀生態考察工作。參觀了白洋淀的荷花大觀園,并且采訪了大淀頭村小學校長,對于白洋淀的生態保護、旅游開發以及大淀頭村教育開展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
7月6日下午,一行人來到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參觀考察。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按照全智能化理念進行規劃建設,致力于打造集“智慧、綠色、人文”于一體的未來園區,這里不僅處處體現著刷臉識別等人工智能的生活化應用,市民也能在這里體驗到方便、快捷、高效以及人性化的公共服務。
雄安調研結束后各位教授均表示,雄安作為國家千年大計工程,不能再走之前發展的老路子,雄安文史資源豐富、白洋淀生態宜人、市民服務中心智能先進。同時他們也認為,作為發展的未來之城,要充分將“人”深入內化到規劃建設當中去,緊緊圍繞“人”進行謀篇布局,以人為本,謀定后動。
7月7日至8日,10位華人教授圍繞“全球化與世界格局”、“跨文化交流溝通與創新思維”、“中美關系”、“研究方法與通識教育”、“西方媒體與社會”5個專題開展10場主題講座,為經管學部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而又內容豐富的知識沖浪,讓同學們對于美國的文化生活、社會發展、教育體系以及中美關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與認知。
在“全球化與世界格局”專題中,李捷理教授與孟麗娟教授提出,雖然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出現了逆全球化的現象,但是全球化大趨勢仍然是不可逆轉的。在“跨文化交流溝通與創新思維”專題當中,黃少榮教授與韓愛果教授講述了全球化與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以及人的思維在構建認知體系以及在文化的內化過程當中的作用。在“中美關系”專題當中,田憲生教授與許光秋教授向我們講述了中美關系的過去與現在,深入分析了美國的對華政策,并指出,面對當下中美關系的緊張局勢,中國最重要的是要冷靜,并潛心研究,做到真正的“Made in China”。在“研究方法與通識教育”專題當中,張杰教授與萬毅平教授詳細講述了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具體應用以及通識教育在素質提升當中的重要作用。在“西方媒體與社會”專題當中,魯曙明教授與俞燕敏教授運用傳播學的理念,分析了美國媒體的特點以及說服力的重要作用。在講座進行過程當中,同學們非常積極踴躍地和各位教授們進行互動,活躍積極的交流給教授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次暑期調研實踐活動的成功舉辦將開拓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格局。未來美國華人人文社科教授協會與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將會開展更加全面與深入的合作,一同構建國際化交流合作學習的平臺。
(來源:中國傳媒大學)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