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4-23
為什么編導藝考會考自我朗誦?編導藝考中有部分院校會考到自我朗誦這個科目,這個科目主要考察藝考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作品的領悟能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解釋一下,為什么編導藝考會考自我朗誦?
一、什么是朗誦
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藝術鑒賞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思想,增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能力;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
二、朗誦前的準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這種創作并不是與朗誦材料分開另行一套,也不是簡單的按詞發音的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文的文字和句子來傳達原文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不僅要讓聽眾了解朗誦的內容,而且要讓觀眾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之前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
1、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傳達情感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才能引起聽眾共鳴。首先,必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于上口的文章。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枯燥的書面語言對于朗誦者并不能構成豐富的形象感受。其次,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觀眾的需要,以及自己的愛好和實踐水平,在眾多作品中,選擇合適的作品。
2、朗誦要有畫面感
朗誦是一種藝術語言,通過朗誦,聽眾可以“看到”各種畫面,“聞到”鳥語花香,“聽到”鳥鳴鶯啼。朗誦,可以給聽者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朗誦者需要在內心有畫面感,只有朗誦者本身有畫面感,聽眾才能“看到”畫面。
3、朗誦要注意邏輯關系
文學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在朗誦過程中,文字不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的,而是由于邏輯關系,使語氣聲調不同,停連不同。朗誦時,朗誦者必須能夠理解文章的上下文,掌握文章的邏輯關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只有這樣,觀眾才能聽到這一時期的邏輯關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義和感受。
4、劃分節奏單元,使朗誦具有節奏感
朗誦和音樂一樣具有節奏感。在朗讀稿件中,每個語句都有節奏單元,節奏不同,給人的感覺也不同。一個語句可以是一個節奏單元,也可以有多個節奏單元。最小的節奏單元可以是一個單詞,較大的節奏單元也可以有4個或5個詞語或詞組。節奏單元可以幫助朗讀者找到句號所在的位置,突破長句閱讀的困難,消除不恰當的停頓和斷句問題。同時,使自己的朗讀更具有節奏感。
以上就是為什么編導藝考要考自我朗誦的原因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編導藝考的內容,可以在中影人藝考編導學院查詢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