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08-16
在編導故事創作的第一堂課上,老師首先會問學生一些生活中的事,也就是一些編講故事常見問題。例如“你今天早晨上學時遇到了什么事?”“你來參加藝考培訓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你認為做什么事情最有趣?”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我們或是親身經歷或是間接參與,但是怎樣將這些事情表達出來呢?
其中某男同學這樣回答:我早晨起床遲到了,因為其他同學沒有及時叫醒,然后我匆忙穿上衣服奔跑在大街上;看到街上的景物在他眼里都很模糊,人們影影憧憧,形同鬼魅;大街上的許多小店在他眼里都好像隔著一層紗,原來忘記戴隱形眼鏡了,然而時間緊迫,來不及趕回宿舍戴眼鏡,于是我繼續奔跑,飛一般跑上七樓,還是遲到了半小時。
這些都是口頭表達,然后我讓這個學生用四百字的篇幅將早晨遇到的事寫下來。這個同學寫在紙上的東西,只不過將自己口頭講述的東西擴寫了一下,加了一些風景的描寫,和自己心理的描摹,仍然如流水賬一般。老師問這個學生:“你在這個故事中想解決什么問題?也就是說你的目的是什么?”考生用一句非常啰嗦的話回答沒戴隱形眼鏡讓他的心里產生一些小糾結,還有因為遲到讓他更加不知所措云云。綜合考生的回答與寫作,不難看出這位同學心里對故事完全處于懵懂狀態,甚至沒有事件的概念。
另外一個女同學這樣敘述早上上學的時候看到的事:我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到一個神色慌張的年輕人,在行人之間鉆來鉆去,走路的速度非常快,當他想要從穿過馬路時,恰好人行道上的紅燈亮了,側面的車如潮水般涌來,行人們不得不止步,并且后退。然而年輕人卻躍躍欲試,擠開人群,準備在兩輛車之間微小的縫隙中穿到馬路對面。在一輛急速行駛的必勝客外賣車到來時,小伙子剛躍出幾步,就被一位老人拉住了。老人善意的對小伙子說“小伙子,別太著急,這車快著哪!”小伙子很氣憤,可是后面的車已經填補了之前的空缺,小伙子只好作罷。等待綠燈的幾十秒對一個心中急切的上班族來說,仍舊太漫長了。而這時,將要駛過來的黑色車輛還是那么遠,小伙子一看,立刻從人群中躍出來,向馬路對面跑去。黑色的車輛速度很快,至少要比年輕人的奔跑快出許多,并且黑色車輛后面排著一大隊急速行駛的車輛。眼看黑色車輛已經沖到年輕人的腳下,人行道旁的人群中發出一陣驚呼。一樁車禍發生前一秒鐘,許多人本能的閉上眼睛。然而,一聲急促的剎車聲響起,黑色車輛在年輕人的后面劃出一道白色的線,后面如水的車流也一下子靜止了。或許人們從這里感受到了時間的力量。年輕人卻繼續以沖刺的速度躍上對面的馬路。人們長舒一口氣。這時綠燈亮了。
看完兩個學生的故事,很明顯第二個故事要遠遠好于第一個,因為第二個故事有自己要解決的事情------到底要不要闖紅燈?這并不是說要把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就是很好,更是因為一個故事要首先確定主題。主題在故事創作中所起到的最用,便是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一個故事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那么這個故事實際上是不成立的,我們稱之為片段。沒有主題,是許多學生在故事創作中的誤區。有無主題,通常能夠反映一個考生的專業素養,這也是為什么許多高校越來越注重故事創作的原因。
確立主題之后,要著手構織故事情節。在創作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流派:1、故事毫無起伏,局限于一個敘事模式,人物性格模糊不清,情節進展緩慢近乎停滯,充斥著大量的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表述贅余;2、故事起伏過大,讓人覺得不符合常規,這類故事通常會用一些車禍、強暴女童、亂倫等令人發指的情節,人物命運安排不當,讀來令人疑竇叢生,感覺如揪心一般。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