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編導的視聽語言,作為影視創作與解讀的基礎工具,涵蓋了鏡頭語言、光線色彩、音樂音響、鏡頭運動及剪輯等多個方面。它不僅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手段,更是影視敘事和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本文將從景別、攝影攝像機的運動、畫面處理技巧及其他相關名詞四個方面,對編導視聽語言的基礎知識進行詳細介紹。
一、景別
景別是影視畫面構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根據景距和視角的不同,可以分為多種類型:
-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顯得非常小。
-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占很小位置,可進一步分為大遠景、遠景和小遠景(或半遠景)。
-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常用于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
-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畫面,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環境。
-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畫面規格比全景小,但保持相對完整。
- 中景: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常用于表演性場面。
- 半身景:從腰部到頭的景致,也稱為“中近景”。
- 近景:攝取胸部以上的畫面,有時也用于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 特寫:攝影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
- 大特寫: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等。
二、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方式決定了畫面的動態效果和觀眾的視覺體驗:
- 推:被攝體不動,拍攝機器向前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
- 拉:被攝體不動,拍攝機器向后拉攝,取景范圍由小變大。
- 搖: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
- 移: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
- 跟:跟蹤拍攝,包括跟移、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
- 升:上升攝影、攝像。
- 降:下降攝影、攝像。
- 俯:俯拍,常用于宏觀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莊嚴的意味。
- 懸:懸空拍攝,有時包括空中拍攝,具有廣闊的表現力。
三、影視的畫面處理技巧
畫面處理技巧是影視創作中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影片的藝術效果和觀眾的情感體驗:
- 淡入: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漸增至正常強度,如舞臺的“幕啟”。
- 淡出:上一段戲的最后一個鏡頭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如舞臺的“幕落”。
- 化: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同時涌現,用于時間轉換、表現夢幻、想象、回憶等。
- 疊:前后畫面各自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熒屏上。
- 劃:以線條或幾何圖形改變畫面內容,如“圓入圓出”、“簾入簾出”。
- 入畫: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多個方向。
-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熒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翻轉180°。
- 翻轉畫面:以銀幕或熒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翻轉180°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
- 閃回:以短暫畫面插入某一場景,表現人物內心活動或情感起伏。
四、其他相關名詞
- 前景:鏡頭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體前面的人或物,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
- 后景:鏡頭中靠近后邊或位于主體后面的人或物,有時作為表現的主體或陪體,但大多是戲劇環境的組成部分。
- 內景:也稱“棚內景”。
- 外景:攝影棚以外的場景,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實景,以及在攝影棚外搭建的室內景。
- 攝影棚:專供拍攝影視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編導視聽語言的基礎知識是影視創作與解讀的基石,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視作品,還能為創作高質量的影視作品提供有力支持。從景別的選擇到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方式,再到畫面處理技巧和相關名詞的理解,每一個細節都關系到影片的藝術效果和觀眾的情感體驗。因此,編導專業的學習者必須扎實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運用和提升。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