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10-08
每部電影都會有自己的音樂,電影音樂在整部電影中充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好的電影音樂,不僅會給影片增色,錦上添花,還會給影片插上翅膀,引起人們的傳唱。
電影《泰坦尼克號》在1997年12月拍攝完成,是當時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在前期投入(2億美金),這部榮獲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11項大獎的影片,其音樂方面則是以一首主題曲帶多段由不同樂器演奏的其他樂曲組成。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該片的主題曲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My Heart Will Go On》。還有《Hymn to the sea》(《大海的詠嘆》)。
第一次出現是在開場時由女聲演唱,用“啊”聲代替原曲中的歌詞,飄渺之中蘊含著安靜,目的就是將觀眾引入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情節。然而,之后每一次主題曲的出現,都有其深刻的含義,下面逐次分析。
第二次主題曲出現是在該片Rose登上船尾欲跳海時。該場景首先引入一段畫外音:Rose對富有和俗不可耐的未婚夫Cal充滿了厭倦。她討厭上流社會假惺惺的應酬和阿諛奉承,她實在閑的無聊,便離開大廳跑到船尾的甲板上,翻過欄桿,面對波濤洶涌的茫茫大海,她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試想,一個上流社會的人,其生活條件和人緣關系想必都不差,但也就是身處上流社會,人們必須要進行應酬或奉承,否則很難生活下去。其實Rose一點都不想死,她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但該場景反映出的卻是Rose臉上的無奈。這時主題曲響起,一種悲涼之情油然而生。這么好的一個女孩子就這樣沒了,但正巧該場景被Jack看見,這才有了后來的故事。由此看來,這次主題曲的出現,不僅渲染了氣氛,而且也為影片接下來的愛情故事做了鋪墊。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第三次主題曲的出現是在該片Rose與Jack在船頭伸開雙臂做飛翔動作時。在該場景開始之前,Rose和Jack都有著痛苦的經歷:前者感覺“現在像活了一輩子”“接觸到思想狹隘、有口無心的人”“站在懸崖邊,沒人關心和理會”;而后者在空房間中大膽地對前者表白卻遭到前者的拒絕,這樣才顯出Rose做出的決定(和Jack走到一起)是多么需要勇氣。這才有了經典的兩個人在船頭的那場戲。這里的主題曲深邃的歌聲中蘊含著浪漫。該場景幾乎沒有對白,動作也很單一,但就是一個飛翔的動作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飛翔意味著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理想事物的追求,摒棄上流社會,和最愛的人一起生活。影片由此轉入愛情故事的高潮。
第四次主題曲的出現是在該片Jack在送Rose上救生船后,Rose卻又自己爬回快要沉入水里的泰坦尼克號上。為什么Rose要放棄也許是最后的逃生機會?那句“You jump, I jump”告訴我們了一切。自己逃生和生命中最可珍存,最值得把握的真愛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這種愛情已經脫離了肉體,作為一種精神而獨立存在;這種愛情已經跨越了身份與地位,在幾十年的巨變中永不褪色。而《My Heart Will Go On》單從字面上就代表了一種永恒和不變,而音樂在這里也不僅僅是音符的簡單組合,而是上升為精神層面上的總體感知。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后幾次主題曲幾乎是重復播放。Rose在救生艇上回憶了她跟Jack生活的每一天,老年Rose的獨白,以及老年Rose把寶石之心扔到大海里。最后,電影結束在Rose與Jack在樓梯上重逢。直到影片末尾,C. Dion才將這首歌的歌詞唱出來,這是一種融合了情感與自由的終極釋放。人們在歌聲中引發了無限的思緒,對愛情的思考,對幸福的看法,對人生價值的認識。悠揚的片尾曲以吹奏為主,C. Dion在換氣時的強調發音將該曲子的悲傷之情又加深了幾分,但音樂從名字來看本身又是一句愛的誓言,又蘊含了極大的愛的愿望。這就是《My Heart Will Go On》的雙重特征。
《泰坦尼克號》的電影音樂是“一帶多”型,一首主題曲帶多首配樂。也有一些影片的音樂是“多合一”型的。盡管音樂有著非常大的魅力與空間,音樂始終是服務于影片主題的,根據影片的主題來進行音樂的創作與組合,升華主題,才是音樂的使命。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