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20-10-22
尋找那遺失的美好——評電影《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在1988年執導的第二部影片。該片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還獲得了歐洲電影獎等多個獎項。
該片采用倒敘的方式為觀眾講述了意大利西西里島上小男孩多多的成長經歷。艾弗雷多的過世使得多多拾起了過去的時光。再次回到故土的多多,還能否找尋到那些已遺失的美好?
開篇多多母親看似普通的電話卻成功地牽動了成年的多多的心。他整夜未眠,腦海中不斷地閃爍著一些片段。那些他曾以為自己早已忘卻的回憶又再次縈繞在他心頭,使他內心久久無法平復。
本片的結構非常簡單,由現在和過往兩個部分組成。當然,導演將該片的重心更多是放在回顧往事上。過往的經歷也并不是漫無目的在進行著敘述,也是有取舍的。導演專門將多多過往的經歷也做了分割,將其分割成兩個部分,分別是:少年時期的多多的過往和成年時期的多多的過往。這兩個時期的多多分別體會并感受到了除親情以外的情感。一個是天堂電影院放映師艾弗雷多給予他的友情,另一個是多多的初戀艾琳娜所給予他的愛情。
天堂電影院作為媒介不僅承載了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多多的過往,也同樣也承接了現在。它讓多多在現實中又找尋到了他那些曾以為自己早已忘卻但始終都不曾忘記的過去。導演將天堂電影院作為多多感情的交匯點通過現在和過往這兩條線索,始終貫穿整部影片。這兩條線索相互交織在一起并以天堂電影院作為節點,不斷地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
影片的開頭采用倒敘的手法。這個開頭很好,多多母親打電話、多多母親和多多姐姐的對話這兩個部分便使得觀眾對該片產生疑問。誰是多多?為什么他三十多年都沒有回家鄉?為什么多多母親會認為艾弗雷多后多多回家鄉?這樣的開頭會使得觀眾帶著疑問去觀看該片。這樣做不僅可以為影片增設一定的懸念,還可以吸引觀眾的觀影興趣使得觀眾會想要繼續觀看該片并對影片后面將要發生的事情非常期待。
窗外搖曳著風鈴,一個頭發發白,臉上布有皺紋的多多漸漸開始回憶起那些曾經發生在故土上跟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
一般采用倒敘通常都是用來表達回憶的。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可以表現時代的變遷還會使得影片更有歷史感、滄桑感。該片是因為艾弗雷多的過世勾起了多多對往事的回憶。這個對多多一生影響甚大的人也使得多多在回到故土后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影片中擁有一個萬人矚目的天堂電影院,這個帶給人歡樂的地方,這個始終擁有西西里島上所有人的美好回憶的地方。當然,這里對多多同樣很重要。這里就是多多心里最柔軟最怕觸及的地方,也是多多故事的開始,影片的敘事也由此開啟。所以,通過影片我們發現導演在構建影片上把握的十分到位。
導演在構圖上的掌控能力也是非常厲害。導演在這部影片中更為注重地是表達人物的情感,所以鏡頭多是以人物為主。盡管影片在構圖時會選擇一定地背景作為襯托來渲染此時的人物情感,但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并沒有刻意的去表現人物的情感,更多地是用一些物體去表達情感。
影片開端的長鏡頭最后的落腳點放置在多多母親身上。在這里,多多母親臉部朝左,作為該鏡頭主體的多多母親位置稍稍靠右,這樣所體現出的視覺效果更符合觀眾的視覺平衡。導演根據人物臉部的方向性來決定著畫面的重心。這個鏡頭中除了正在打電話的多多母親外,還有一個獨特的個體在該畫面中出現,那就是桌上的檸檬。放置在桌上的檸檬是以一個整體出現在畫面中。疏密也是構圖中的一個重要法則。畫面中成為一個整體的檸檬就代表著“密”,而畫面中的多多母親是單個出現的代表著“疏”。這中稀疏結合的構圖方式可以給人一種美感。同樣也可以是觀眾在視覺效果上覺得更舒服。除此之外,作者也特別會把握觀眾的視覺感受。觀眾最喜歡的畫面布局就是對稱布局。桌上的檸檬正好處于多多母親的左邊,所以檸檬的加入也使的這個鏡頭顯得更加對稱些。
Villafranca(維拉法蘭卡)是意大利西西里島特有的一種檸檬品種。鏡頭中多多母親放置在桌子上的檸檬就是該品種。這個檸檬并不是導演隨意放置的,導演選取它其實是非常有意味的。其實檸檬在這里被賦予上“家鄉”的味道。檸檬是酸甜口味的,就像多多在家鄉所經歷的人生一樣,有時讓人覺得甜蜜,有時又會覺得苦澀。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多多對家鄉的這份感情就像吃到了檸檬一樣,既有甜蜜也有苦澀。但這份酸甜的印記多多并沒有淡忘,而是一直記在心中。直到重回故鄉后,這份酸甜才被再次解開封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導演的水平很高超,一個小小的物體都可以用到極致。
導演除了在構圖上的掌控能力非常厲害以外,對鏡頭的把握也極為準確。導演在影片一開始只是先讓觀眾看到了一個長達一百五十三秒的鏡頭。這個空鏡頭中所描述的環境非常簡單:一個面向海洋的陽臺上放有一個長有一小株綠色植物的花盆。這個一百五十三秒的鏡頭導演利用拉、移兩種手法使得該鏡頭由空鏡頭轉為人物鏡頭用鏡頭語言向觀眾們慢慢的交代了這個陽臺上其他的外部環境。這個看似簡單地鏡頭其實一共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是可以將“花盆”看成一個已經停靠在海面上的“船”。因為導演在最開始并沒有給花盆特寫而是通過推拉鏡頭的方式,讓我們慢慢辨別出其實那是一個放在陽臺上的花盆。在這里“花盆”被當成“船”,而這個“花盆”其實指代的就是“多多”。看似在外面事業有成、功成名就的多多應該在外面早就有了歸屬的“地方”,但實際上看到未必就是現實,有可能就是表面現象,就像我們看到鏡頭里的那個“花盆”一樣。為了防止觀眾不理解,導演再次利用其他的鏡頭語言來向我們說明這一點。多多一直更換著的枕邊人再次強調多多在外面其實是一直在“漂”。導演就利用這么一個簡單地鏡頭告知觀眾,多多現在過得生活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好,他不想回來也不是因為外邊很好讓他不舍得回來,而是他沒有找到一個契機,可以使他下定決定回來。而艾弗雷多的死就是讓他找到了契機,所以他選擇了回到家鄉。之后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多多和母親的對話得知,多多是坐飛機趕回來的,很快就回到了故鄉,也其實再次告訴觀眾,其實多多很想回到故鄉。他對故鄉的感情仍舊是那么深,那么濃,那么難以忘卻,永遠不會模糊掉,永遠不會遺失掉,因為對他來說是這些酸甜苦辣都是美好的。
該定鏡頭的第二層意思也可以說鏡頭中的“花盆”其實在暗指“多多的家”。三十年都沒有回到故鄉的多多就像一個始終在外漂泊的種子,一直沒有辦法像其他種子一樣在泥土里扎根、落腳、定居。而而這個花盆就像多多的家,一直為他留著地方,一直在等著他回來。
該片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影片之一。導演用最簡單的構圖、敘事和鏡頭做出如此經典之作,可見導演他是多么用心的在做電影。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以上就是我對《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的賞析。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