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8-27
編導藝考中,文學常識是最基礎也是最考驗記憶的部分,相信很多同學都已見識過它的厲害,可這些文常我們又必須掌握,這里中影人編導培訓為大家整理總結了部分常考的文學常識:
1、《伊利亞特》與《奧德賽》:著名的古希臘史詩,相傳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所著。史詩故事主要圍繞特洛伊戰爭最后一年及戰后的家庭、社會等方面來展開敘述。是歐洲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
2、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曾針對教育提出“回到自然”的口號。他的文學作品對以后感傷主義和浪漫主義影響極大。主要作品有小說《愛彌爾》《懺悔錄》。
3、《世說新語》:小說集,南朝.宋臨川劉義慶撰。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北宋通稱《世說新語》。對后世文學影響很大,很多成語皆出此集。如,“望梅止渴”“汗不敢出”等。
4、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來構成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
5、商代青銅器造型質樸、厚重。雕鑄的主題紋樣多以饕餮(獸面紋)為最常見,顯示出猙獰之美。
6、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 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7、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8、1949年在長沙東南郊楚墓中發現了一幅畫在白色絲帛上的繪畫,后來定名為《人物龍鳳圖》帛畫。這就是迄今所知的中國最早的繪畫作品。(帛 畫和畫像石是兩漢時期重要的美術作品。)
9、漢代盛行的畫像石,是-種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切代筆,或陽刻,或陰刻,或兩者結合,還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與刻劃相結合,可謂雕中有畫,畫中有雕。漢代畫像石上承先秦青銅藝術,下開兩晉南北朝雕刻藝術的先河。
10、拜倫: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對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有較大影響。代表作諷刺詩體小說《唐璜》,長詩《東方敘事詩》。
11、鐵沁:也譯為提香,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威尼斯派著名畫家。名作有《愛神節》等。
12、周立波:現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紹儀,湖南人。有著名作品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小說《鐵水奔流》《山鄉巨變》等。《暴風驟雨》和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同獲1950年斯大林文學獎。
13、柯巖:當代兒童女作家、詩人。本名馮愷,主要作品有兒童詩集《小兵的故事》《大紅花》,劇本《娃娃店》等,1978年出版詩集《周總理,你在哪里》引起讀者共鳴。她的報告文學《船長》獲得1981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14、曹魏時期鐘繇,他擅長隸、楷、行各體,尤以楷書影響最大。宋人《宣和書譜》中評價他的書法”各盡法度,為正書(即楷書)之祖”。他的《賀捷表》頗有鴻鵠飛張姿態,被梁武帝蕭衍評為“群鴻戲海, 舞鶴游天”。
15、東晉畫家顧愷之畫筆道周密,緊如蠶絲,號為"密體”,存世的《<女史箴>圖》傳是其最早的墓本,另傳有《<洛神賦>圖》,或疑為宋人所作。
16、王羲之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 、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 、《喪亂帖》 等。
17、王羲之所書的行楷《蘭亭序》作于東晉永和九年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即有名的《蘭亭序》。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
18、唐代楷書,特別顏體和柳體。顏真卿開創了深厚雄健、氣勢磅礴的書體,有”尚肥”之稱。
19、晚唐的書家代表人物是柳公權。他的字瘦硬森挺,多方筆而斬釘截鐵,中宮收緊,四維開放,使人感到既緊峭,又舒和。
20、唐人吳道子的畫有”吳代當風”之稱。
21、宋徽宗擅長書法繪畫。其書法具有獨特風格,自稱“瘦金體”。他的《聽琴圖》,色彩柔和艷麗,人物傳神,更顯出色彩的美。
22、劉松年和李唐、馬遠、夏珪,被稱為南宋四大畫家。
23、元代書畫家趙孟頫(fu)墨跡法帖有《六體千字文》。
24、清初著名畫家朱耷,號八大山人。明朱元璋之子寧獻王朱權的后裔。他的簡筆寫意花鳥畫,以獨特的面貌,開一代新風。
25、石濤是個和尚畫家,自稱苦瓜和尚,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杰出畫家。墓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日:“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