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7-09-22
音樂是影視作品中一個重要的元素,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人們用眼睛和耳朵同一時間接受信息的一種綜合藝術,是視覺和聽覺同時作用于我們的大腦。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在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時,將其音樂的音頻關掉,然后,對比一下看看有影視音樂和無影視音樂的效果有什么不同。“2006年4月24日,美國電影界的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的音樂會上半場威廉斯領導紐約愛樂樂團演奏了伯納德.赫爾曼的電影音樂,下半場著名演員斯皮爾伯格放映了四分鐘的《圣戰騎士》的追殺戲,沒有配樂。畫面雖然精彩絕倫,但略顯冗長。然后,斯皮爾伯格又把這段戲重新放了一遍,這次由威廉斯現場演奏他創作的配樂,頓時,畫面如虎添翼,氣氛緊張得讓人透不過起來。”⑴影視音樂的重要性,沒有比這個例子詮釋得更完美的了,如果不相信,可以嘗試一下把電視音響關了,看一下你最迷戀的電影片段,看看其效果有什么不同,那么影視音樂的重要性是如何表現的呢?
中影藝考編導課堂
一、敘事與創造情感的作用
很多人喜歡看電影,也喜歡聽音樂,但音樂和畫面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很多的人常常熟視無睹,好像這些畫面是帶著音樂一起誕生。對影視音樂的欣賞,就意味著改變被動的觀影,是刻意訓練我們的耳朵,使之從習以為常的聲畫合一中將音樂分離出來,但不是絕對的分離,而是把音樂當做審視的主體,音樂是怎樣為其他元素服務的,如同欣賞一位高超的配角如何為主角配戲一樣。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個女人。電影配樂就好比那個偉大的女性,讓在外面拋頭露面的男人(畫面)表現出最佳的狀態,為整個家庭(影片)創造完美和諧的環境。⑵
(一)敘事功能
音樂在影視中敘事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音樂可以用來表現時間和人物的變化,從而推動敘事功能的發展。音樂可以傳達環境信息,有豐富的視覺感。在影視敘事中,音樂除了能和畫面配合塑造逼真和生活化的場景外,還能夠作為敘事的動力,打破原有的畫面的平衡狀態,使故事向前推進。我們經常看到影視作品中,突然出現的畫外聲音,如電話鈴聲、打碎東西的聲音使原場面徒然變化,新的矛盾和時間出現,這是影視劇中常用的方法。
在不影響影視音樂敘事的前提下,影視的有些內容有時需要跳躍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段或忽略部分重要的情節時,這些單獨的畫面是很難實現這樣的目的的,這就需要借助影視音樂,影視音樂能幫我們實現這樣的或那樣的目的。
揭示人物內心。音樂有時要超越畫面,而承擔部分的敘事功能,使導演能傳達那些往往不能直接通過語言或畫面來表達的內容的情感。人物心理狀態的表現。如電影《冰山上來的客人》中,樂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就直接參與了敘事的發展。這里,音樂成為推動阿米和蘭丹姆愛情發展的直接因素,同時他也成了識別假蘭丹姆的一個線索。此外,電影《孔繁森》中孔繁森和邊疆戰士同唱的“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的歌曲,對描寫邊疆戰士的性格心理和展現孔繁森與戰士之間的血肉聯系,都起到很好的敘事作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深夜入睡之時,安靜的屋子里,突然間刺耳的電話鈴聲響了,去接,沒有聲音,我們只會想到沒信號或電話壞了,還會抱怨吵醒了我們的美夢。而在恐怖的影視中,同樣的畫面卻有不同的效果,如影片《午夜兇鈴》里,同樣的鏡頭,我們只需加入一些簡單的、不規則的音樂元素——深夜安靜的屋子里,一片死寂,電話鈴聲響了,緊接著無規律的音樂響了起來,由弱到強(p-mp-sf) ,整個世界變得不安起來,似乎是在提醒主人——這是一個不能輕易接的電話。這時,原本安靜的房間里,恐怖的氣氛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主人對下一步將要受到的遭遇卻渾然不知),到主人接起電話的那一刻音樂嘎然而止,輕而易舉就把觀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也為劇情的進一步發展作了很好的鋪墊。
中影藝考編導課堂
(二)、音樂創造情感的特性
音樂的抒情性是一種情感豐富細膩的藝術,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音樂憑借自身的抒情功能,在影視中音樂起到了揭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細膩的心理活動。在許多的影視作品中,任務的情感世界往往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或者劇中某個情節可能會給觀眾帶來某種情感上的強烈沖擊,這時就采用音樂來渲染、強化情感的力量。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的標志之一是看完影片后能給觀眾留有豐富的想象空間,余音繚繞,繞梁三日,而這些單靠畫面本身是不能完成的,也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效果,要是有恰到好處的音樂參與其中,就能讓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如影片《阿甘正傳》的開始,小阿甘為了能擺脫其他小朋友的欺負與追趕,拼命奔跑,此時音樂漸漸響起,慢慢的激昂起來,預示了小阿甘嶄新的生活開始了。還有著名影片《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整首歌曲與電影融為一體,使影片頗具感染力。有女聲哼唱的悠長旋律,為影片蒙上了一層難以抹去的哀愁,讓人沉浸在哀傷痛苦的影視情節中,也不盡為杰克和露絲的愛情感到嘆息。這些音樂幫助影視營造氣氛的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相應的情感體驗,或同情、或激奮、或哀傷、或感動等等。音樂能在人意識層面上產生影響,不但可以直接表現人類的各種希望復雜的情感情緒,而且直接觸及人心靈最深處。影視中音樂的旋律作用觀眾的情感神經,觀眾在看畫面傳達信息的同時,有音樂激起的興奮、悲哀、歡樂、凄婉等的心理情緒更加深了觀眾對畫面的認識,對創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更深刻。
二、音樂在塑造人物和展現環境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一)塑造人物
音樂藝術在塑造人物方面與造型藝術有所不同。造型藝術是通過人物的活動直接表現人物的狀態,也就是通過視覺展現形象,給人以一目了然。而音樂藝術則是通過視聽覺簡潔的展現。
影視音樂在塑造人物時,首先是依靠作曲家對音樂形象的準確認識、分析和音樂技巧的恰當表現。準確分析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所處時代、所屬民族以及年齡、生活習慣、職業特征、個人經歷、興趣愛好等,對人物生活狀態、性格、品質的準確判斷,用恰當的音樂主題加以集中概括,充分刻畫。塑造出和劇中視覺形象相吻合的音樂形象。
其次,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節的發展而逐漸鮮明起來,所以,在影視中,影視音樂的旋律在劇中會以器樂的形式得到貫穿和發展,是使歌曲塑造的音樂形象不斷飽滿完善,避免了用歌曲塑造人物形象只能在一個時間段里展示音樂形象的欠缺,同時,影視音樂是影視綜合藝術的一部分,所以在塑造人物時都要以畫面人物有機的結合。
中影藝考編導課堂
(二)展現環境
音樂在影視作品中還可以起到展示地方色彩、時代氛圍的作用。一首特定的樂曲或歌曲可以比布景、道具、服裝,甚至是臺詞更生動、簡明的展現故事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環境。如在影片《菊豆》中,有民族樂器演奏的具有西北風味的音樂讓人們感受到了黃土高原的氣氛。在影視中還要注意影視作品的題材和風格。如喜劇、悲劇、現代劇、歷史劇等等。不同的體裁形式、不同風格的影視要用不同題材、風格的音樂與之相配。音樂在塑造人物的同時也展現了影片中的環境。音樂可以幫助影片渲染特定的環境和氣氛,展示不同的地方色彩和時代氛圍的作用。
三、音樂與影視作品的協調性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總是離不開好的音樂。而音樂總能帶給我們一種如期而至的舒暢和不期而遇的驚喜。影視音樂總為影視作品增添色彩,而非畫蛇添足,這樣的效果來自于音樂與影視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它們的協調性
(一)形式上的協調
音樂構思必須根據影視的題材、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才能使音樂的聽覺形象與畫面的視覺形象相融合,以達到和諧一體,渾然成天的效果。影視音樂都要通過這種與畫面、與人物語言和音箱的協調,來服務影視中任何情節,也就是說,音樂在為畫面服務的同時,畫面也為音樂服務。
比如影片《甜蜜蜜》是以鄧麗君的歌曲命名而且以此歌為音樂線索貫穿整部影片。以音樂作為主導線,渲染了整部影片的氣氛,是一種復雜而巧妙的隱喻。該片的主題曲與影片的畫面和聲音的協調上處理的非常完美。還有電影《畫皮》中的歌曲《畫心》表達了主人公的感情世界,旋律幽怨、凄美動人。這首歌不僅是電影情節的延展,而且與這部電影中充滿著神秘東方氣息的畫面也高度統一在一起,達到了音畫合一的效果。
由此可見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離開了這種協調,就無法實現影視對藝術的表現功能,便失去了在影視藝術中的存在的意義。許多成功的影視作品都是音樂與畫面構成元素的協調完美的結合,而增加作品的魅力。
中影藝考編導課堂
(二)音樂與內容上的協調
影視音樂的構成要對應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的影視作品特定的情感思想、故事情節、情景氛圍等表現的需要、有機的結合。從而在內容情感上呈現出來的音樂與畫面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影視音樂的創作、表演、欣賞、融合等的環節。
影視音樂與一般的音樂不同,一般音樂的創作是作曲家根據自己的生活理解和感受,可以自由的創作和情感抒發。而影視音樂的創作是根據對影視作品內容的準確深入理解的情感基礎上與影視作品的整體構思之下,才能更好的表現影視作品內容、增加影視作品的表現力,去進行音樂的創作。影視音樂作品的創作必須服從于特定的影視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是影視音樂呈現在內容上的協調。
四、結語
從電影的角度看,“音樂”——這個抽象存在的詞匯有了某種相對依附的意味。當然,指的不是電影中音樂與音響的運用,而是只這樣的一種情況:“音樂”成了電影的一個主題,一個題材,一個表現的對象。與此同時,音樂本身又是決然獨立的,與電影一樣,音樂也是一種揭示世界存在的方式和存在的狀態,真理性是這兩門藝術的共同體。所以,影視音樂是影視藝術表現的手段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與視覺畫面共同構筑熒屏內的聲光世界,參與并推動敘事和情感的表達,最終完成對影視藝術形象的塑造。所以一部好的影視離不開好的音樂。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