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20-04-20
音樂在電影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本篇內容,小編帶來了一篇電影《地下引力》的電影音樂賞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內容吧!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地心引力》在第8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囊括七項大獎,其中三項音樂音響方面的獎項,分別是:最佳音效效果獎、最佳音效剪輯獎和最佳配樂獎。影片的配樂獨具特色,采用古典音樂與現代電子樂搭配,既加重了對影片虛無感的渲染,又大氣磅礴、婚后積累,呈現出大開大合的風貌。
影片中總共出現了十多首音樂分別是:
Above Earth | Parachute | Debris | In the Blind |
The Void | Aurora Borealis | Atlantis | Aningaaq |
Don’t Let Go | Angels Are Hard to Find | Airlock | Tiangong |
ISS | Shenzou | Fire | Gravity |
其中《Gravity》是電影的主題曲,其他音樂都與《Gravity》有著一定的聯系,分別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從而構筑了電影音樂的整個框架。
1、巧妙利用了無聲
我們都知道,聲音在真空中是無法傳播的,《地心引力》正是利用了這一性質,在有聲和無聲之間巧妙切換,從而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首先,在電影開始時,一段旋律逐漸響起,在高潮時結束,接著是一幅太空中地球的畫面。這部電影通過音樂突然停止的震撼,突出了宇宙的浩瀚和寂靜,這讓人們不禁肅然起敬。在一段緊張的轟鳴之后聲音瞬間停止,一切像是陷入了無窮的黑洞!正是這種音樂的收攏效果加重了觀眾對太空的恐懼和不安感。瑞恩在艙內滅火的段落就是此點很好的體現:瑞恩的一個小疏忽引起了艙內的火災,此時多種音響交織,警報聲、滅火器滅火的聲音再加上節奏越來越快的背景音樂,渲染了緊張激烈的氛圍,加強了危機感,但在43分50秒時,瑞恩被撞擊,失去了意識陷入短暫昏迷,聲音一下消失,模仿了瑞恩神志不清時的狀態。從先前的多元豐富的聲音效果到突然之間的靜寂無聲,這種對比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感。
2、音樂塑造人物的性格
影片的男主角馬特·科沃斯基在衛星例行檢查時都會播放鄉村音樂給大 家聽,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緩解大家工作時的緊張情緒,科沃斯基播放的《Angels Are Hard to Find》出現在影片開頭(2分50秒處)、他和瑞恩·斯通前往聯盟號的路上(24分40秒處)以及斯通因缺氧導致幻覺(1小時04分處)這三個橋段。影片中科沃斯基充當了所有人的精神導師。他的風趣幽默感染著身邊的人,他會在空間作業時跟大家說“hairy boy”的故事,他會在生死未卜的太空漫步中告訴斯通他記得俄羅斯人把酒放在聯盟號的某個地方,他會分散斯通的注意力,詢問她家的位置,勾起她對地球的懷念。雖然整部影片中科沃斯基的出場時間不到二分之一,但存在感依舊滿格,那首反復循環的《Angels Are Hard to Find》曲調質樸明朗,就像科沃斯基的為人,看似漫不經心又有著超凡脫俗的豁達和淡定。
3、烘托氛圍
①12分10秒處,《Don’t Let Go》第一次出現時,音樂用電子音樂的交 疊、旋轉和混合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讓人窒息的恐懼和壓抑,預示著如同科沃斯基多次調侃的一樣,將有不幸要發生。緊接著,科沃斯基和瑞恩博士遭遇了一連串的災禍,又用極具破壞感的大提琴的固定音符和銅管樂來表現迫在眉睫的危險。 在影片31分13秒,瑞恩沒能成功抓住科沃斯基,科沃斯基犧牲的片段,《Don’t Let Go》再次出現。音樂的開始部分,編曲和電子音效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深情、空靈的獨唱轉為了悲涼、孤獨的哀嘆,刻畫出瑞恩失去同伴和支撐的痛苦與絕望的心理,烘托出科沃斯基自我犧牲以救贖他人的偉大形象,之后的鋼琴獨奏用在慌亂之中難得的靜謐渲染了傷感的氛圍。
②女主人公從太空俯瞰地球時,響起了《ISS》的音樂,細碎的電流聲和仿佛從遠處傳來的音樂加上隨后的女聲哼鳴讓人在焦躁中舒緩和平靜下來,渲染了在危機四伏的太空中一種難得的靜謐氣氛,生與死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只有在宇宙永恒面前人類渺小的由衷感嘆。
③1小時12分30秒,當斯通博士乘坐神舟飛船沖向地球時,強烈的震動、解體的畫面、旋轉的鏡頭在宏偉、厚重的音樂聲中,給觀眾的感覺都不再是從前類似畫面的災難感和恐懼感。激昂、雄壯的音樂,仿佛是凱旋的贊歌。這是配樂《Tiangong》的后半部分,給人帶來了如釋重負的感覺,營造出一種幸福感。
4、展示影片主題
影片后半段出現的《shenzhou》與《Gravity》成功演繹了作品的情感和 主題《shenzhou》的前半部分描繪的是女主人公瑞恩博士的歇斯底里和絕望,配樂以越來越高的音調來加強這種痛苦的程度。在《shenzhou》的結尾部分以及最后的《Gravity》中,音量加大,力度更強,給人一種重重磨難之后回歸幸福的如釋重負。當斯通博士從水中爬出,踉踉蹌蹌地雙腳著地站立起來時,這段配樂《Gravity》也達到了高潮。一個大角度的仰拍,伴隨著女聲的吟唱,主人公內心的那種慶幸、感謝、幸福感在畫面上流露。那種地球的美好、安寧、希望、生機在愈發高亢的吟唱中蓬勃而出,切實感受到地心引力的那種幸福感。人類努力擺脫地心引力,去探索浩瀚的宇宙,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最大的幸福還是腳踏實地感受地心引力。
5、其余幾處音樂賞析
①55分25秒處,當斯通按下按鈕,嘴中念到“一”的時候,讓人不自覺的同主人公一起做好了心理準備,等待著或是強烈的震動,或是音樂造就的轟鳴。但是,隨之,給了一個空間站的外景,漂浮在靜謐的太空中,陽光很美,逆光的效果讓整個飛船鍍上了金邊,但是,沒有任何動靜。起初,可能認為這是一個鋪墊,先抑后揚,即將迎來的應該是巨大的聲效,但這種緩緩的配樂始終在畫面上流淌,持續了將近10秒。這10秒的聲音運用,造成極大的暗示、懸念,這種暗示,推動著情節的發展。
②影片50分13秒處,瑞恩開始哼唱,很顯然她想借此來消除自己內心的緊張感并讓自己鎮定下來,而事實上哼唱卻更加突出了瑞恩的緊張,這點在當她看到衛星碎片襲來時尤為明顯——伴著急促的呼吸聲并更加大聲地哼唱。而1小時24秒處,瑞恩兩度經歷從希望到絕望的巨大落差,安因岡的哼唱讓人感受到的地球生活之安詳和嬰兒生命之美好,與此刻瑞恩在太空梭內的絕望、無助與痛苦到只能選擇自殺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令人倍感凄涼。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