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于《生態心理學》(1943)和《群體生活的渠道》(1947)中提出。 把關指傳播者對信息"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3-19
本篇文章我們來了解一下新聞傳播學中把關人是什么。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于《生態心理學》(1943)和《群體生活的渠道》(1947)中提出。
把關指傳播者對信息的篩選與過濾,把關人指對信息進行過濾和加工的人或組織,控制了信息的流量和流向,產生受眾的擬態環境。把關可以減少信息冗余或信息丟失。
1950年懷特將它引入新聞研究,明確提出了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把關”機制。后來麥克內利、巴斯等又進行了發展和完善。把關人既可以是個人(記者、編輯),也可以是媒介組織或其他利益、權力機構。
新媒體時代技術把關越來越多,網絡中也呈延遲把關和軟把關的傾向。認識把關過程有助于提升受眾媒介素養。意見領袖是把關人的一種。
把關標準:
①專業標準和市場標準(新聞價值和新聞要素);
②媒介的辦報宗旨和報道方針、傳播人員的新聞價值和傾向;
③社會文化規范,即傳播內容必須符合社會和受眾的一般文化規范和價值標準
把關人特征:
隱形性,完善性,對大眾媒介的依附性(意見領袖),追加性(加工信息)
把關人功能:
檢查功能,加工功能,導向功能(意識形態),連接功能(連接媒介與普通受眾),評價功能
“把關”這個概念很簡單,并不難以理解,很多同學看到這個概念往往會選擇輕視。然而,整個傳播者一章的所有概念,都圍繞著把關這個核心進行。為什么?因為不管是國家的媒介制度也好,媒介組織也好,媒介慣例也好,個人偏見也好,究其核心,其最終都是通過把關這個過程而體現,具體一點說,就是通過種種壓力影響把關人的選擇。另一方面,正因為如此,所以把關人自身對這種壓力有一種自覺抵制的抗性和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來自于什么呢?就是媒介從業者自身對倫理、對專業主義的堅持。所以把關既是新聞素材到新聞內容中的關口,也是媒介者受到的外界壓力和內在動力的中軸。
關于把關而言還有兩點可以談的:一是很多同學習慣性的將把關、議程設置、擬態環境等混為一談。的確,我們說議程設置這個過程要得以實現,中間肯定有媒介對新聞的把關因素,但把關卻不能與議程設置等量齊觀。因為把關是一個過程,而議程設置是一個媒介的效果。二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把關人存在與否,其實我們說現在說把關人缺失,不如說把關人泛化。而這個泛化又會因為不同的傳播渠道而不同。例如算法驅動的新聞平臺,把關人就變成了算法背后的內容運營者和產品經理。社交平臺,把關人是每個你Fo的人。網站,把關人仍然是編輯。社區,把關人是版主。這個要討論存在還是不存在,就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上就是新聞傳播學中把關人的理論知識了,關于新聞傳播學還有許多著名理論,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收藏本站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