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WTO“過渡期”? 所謂WTO“過渡期&rdq"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9-01-02
政治常識也是編導藝考中經常考到的內容,如wto、外交豁免權等等常識都是我們編導生應該了解的知識。
1.什么是WTO“過渡期”?
所謂WTO“過渡期”,是指WTO在考察和接納新成員時基于對新成員經濟實力及國內市場對外開放承受能力的特別考慮而給予的“緩沖期”,即對于新成員某些幼稚或尚無法經得起外來強大沖擊的產業,在開放的時間、進程上給予的特定期限。在這段期限內,新成員可以根據本國加入WTO承諾的具體規定,分步驟、分階段地開放市場,直至實現所作承諾,以盡可能地削弱由于市場開放而帶來的強大沖擊。“過渡期”并不是“保護期”、“逃避期”,而是國家制度創新和產業競爭力的“培育期”、“熱身期”。
必須明確的是,不同國家、不同產業、不同商品所獲得的“過渡期”的長短是不同的,這完全取決于一國在申請入世時的談判能力,以及本國不同產業、不同商品實際發展情況,尤其是加入時的競爭力狀況。WTO協議對此并無具體規定,甚至對“過渡期”這一概念本身都未作出非常明晰的界定,它更多的是人們根據WTO新成員的入世承諾而施加的一種合理推算和形象概括。
2.什么是外交豁免權?
外交豁免權全稱為外交代表的管轄豁免權。外交豁免權指一國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不論是常駐代表或臨時使節)享有一定的特殊權利和優遇;豁免是指對駐在國管轄權的豁免,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權之內。按照國際法或有關協議,在國家間互惠的基礎上,為了保證和便利外交代表執行正常職務,各國根據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按照慣例或有關協議相互給予。
外交特權和豁免本質上屬于代表的國家,而不屬于外交代表個人,因此個人無權自行放棄。
外交豁免權的主要內容有:人身、館舍、住所和公文、檔案、財產不可侵犯;使用密碼通訊和可以派遣外交信使;在駐在國使用本國國旗、國徽;管轄的豁免;免納關稅和捐稅,免除一切役務。外交官家屬也享有這種特權和豁免。1961年制定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對外交特權和豁免權作出了較完整的規定。
如果外交代表以私人名義從事商務和其他經營活動而引起訴訟的,該外交代表不能請求獲得管轄豁免。在民事行為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說財產繼承權等。
3.什么是戰略對話?
戰略對話是指國與國之間就最關切的雙邊和超越雙邊的戰略性問題進行坦誠交流和直接溝通,以減少誤判,增信釋疑,劃定準則,明晰目標,確保雙邊關系長期平穩發展的互動模式。
新建立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是中美加強雙邊對話機制的一個積極步驟。盡管該機制名字里有“經濟”兩字,但雙方討論的問題,不會僅僅集中于探討兩國共同感興趣和關切的雙邊及全球戰略性經濟問題,同時也會兼顧中美戰略對話機制所討論的政治、安全、外交等議題。與前兩輪中美戰略對話相比,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規格有所提升。
中美兩國已形成了包括商貿聯合委員會、軍事磋商、人權對話、反恐合作、能源、防擴散交流等在內的幾十種交流平臺和交流機制。戰略對話并非要取代或整合上述具體的對話機制,而是這些平臺和機制的延伸與深化,從更廣泛的角度闡明各自立場,進行充分的戰略評估,以從整體上協調兩國關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大國面臨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戰。大國間通過戰略對話良性互動,就重要的雙邊、多邊乃至全球問題達成共識,可以促進大國關系的理解,維護世界與地區的穩定與發展。目前,中國已與法、美、俄等大國啟動了戰略對話或高級別對話機制,涵蓋政治、經濟、人權、軍事等領域,與印度、巴基斯坦、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也建立了戰略對話或磋商機制。
4.國際熱核計劃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簡稱國際熱核計劃,英文縮寫為ITER)早在1985年就由蘇聯在美蘇日內瓦峰會上提出,1986年開始設計和籌建,1998年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國際熱核計劃將歷時35年,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美元。目前,該計劃共有七方參與,分別是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和印度。歐盟承擔40%的研發費用,其他六方各承擔10%。
該計劃是為驗證全尺寸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可行性而設計的,其原理類似太陽發光發熱,即在上億攝氏度的高溫條件下,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的聚變反應釋放出核能。核聚變使用的氘、氚可從海水中提取,而且不產生溫室氣體及高放射性核廢料,因此被認為是未來人類能源的希望所在。
與目前的核電站不同,聚變反應堆從本質上講不會發生泄漏,所以國際熱核試驗反應堆和下一代核聚變反應堆不會發生重大事故。另外,它也不對環境和周圍居民構成威脅。
5.軟實力和軟制衡
軟實力是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奈認為,軟實力指的是“一種能夠影響他人喜好的能力”。軟實力是與文化、意識形態和制度等抽象資源相關并決定他人偏好的吸引同化力量。軟實力包括文化、意識形態、外交政策等。
軟制衡是由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佩普提出的。他表示,在過去200年里,力量較弱的國家往往聯手對強國進行遏制。軟制衡是相對于傳統的硬制衡,即大國間的力量均勢,特別是軍事上的相對均衡而言的,當硬制衡無能為力時,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尋求強與弱的機會均衡。軟制衡的手段包括:發揮國際機構的作用約束,使用經濟手段加以威懾,通過外交措施限制自由度,以及運用智謀使其決策失誤和外強中干等。從本質上來說,軟實力是一種能力,而軟制衡是一種手段。
6.世界常用歷法有哪些?
歷法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計算時間的方法。現在世界上比較常用的歷法主要有公歷、伊斯蘭歷、佛歷、農歷、日本歷、伊朗歷、印度歷和希伯來歷。
公歷是現行國際通行的歷法,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365日),劃分為12個歷月。
伊斯蘭歷為伊斯蘭教國家通用的歷法,以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歷元年1月1日,不分季節。
佛歷為部分佛教國家計算紀元的方式,以釋迦牟尼去世當年為計算基準,公元前543年(也有說公元前544年)為佛歷紀元元年。
中國農歷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陽定年周期。每月長短根據月相不同,為30日或29日,12個月為一年。
日本歷是日本使用的歷法,和公歷的不同之處在于仍然采用帝位紀年法,新天皇即位時更改年號,如2007年是明仁天皇的“平成19年”。
伊朗歷是目前在伊朗和阿富汗使用的歷法,其每年第一天由春分開始,以公元622年為伊朗歷紀元元年。
印度歷是印度政府于1957年制定的印度官方統一歷法,其獨特之處在于一年設六個季節,每個季節有兩個月,紀年以公元78年為印度歷元年。
希伯來歷(或猶太歷)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古老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紀年以《圣經》傳說中的上帝開始創造世界的第一個星期一開始,猶太教徒認為是在公元前3760年。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