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在15世紀和16世紀之間結束了反摩爾人侵略的斗爭,統一了國家。16世紀發現美洲后,西班牙肆意" />
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2-25
本篇給編導生介紹的編導藝考文藝常識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文學。
西班牙在15世紀和16世紀之間結束了反摩爾人侵略的斗爭,統一了國家。16世紀發現美洲后,西班牙肆意掠奪,美洲的黃金滾滾注入西班牙。查理一世于1519年當選為神圣羅馬皇帝,改稱查理五世,稱霸歐美兩洲,資本主義一度繁榮。但這繁榮是短暫的,到16世紀中葉后便開始衰落,一切進步思想都受到王權和教會的殘酷鎮壓。正如馬克思所說,“西班牙的自由在刀劍的鏗鏘聲中、在黃金的急流中、在宗教裁判所火刑的兇焰中消失了”①。由于反動勢力的強大,西班牙人文主義運動發展較遲。直到16世紀至17世紀之間,西班牙文學才進入“黃金時代”,在小說和戲劇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16世紀中葉,西班牙城市發達,產生了新型的小說,即流浪漢小說。這類小說描寫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過城市平民的眼光對各階層人物加以諷刺。最早的一部流浪漢小說是無名氏的《小癩子》(1553)。小癩子從小離家流浪,先為一個瞎子領路,繼而先后侍候過吝嗇的教士、窮無分文的紳士、穿著破爛的修士、經銷免罪符的騙子手和公差等人。
這些人貪婪、奸詐,不顧廉恥,連小癩子自己也學會了欺詐,一心只想發跡,終于在城里做個叫喊消息的報子,賺不義之財,還靠老婆與神甫私通而得過富裕的生活。作者通過小癩子的生活遭遇,揭露了封建社會中僧侶教士的貪婪自私、道德敗壞與貴族紳士的虛偽無聊和假充闊氣。小癩子從一個貧苦兒童經過生活的磨煉最后成為一個老練、狡猾的騙子手的過程,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罪惡。《小癩子》出版后,仿作的不少,對歐洲小說的發展有過深遠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的最高成就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戲劇也相當繁榮,建立了公眾劇場,涌現出大量優秀的劇本,形成了民族戲劇。其中成就最大的劇作家是洛佩·德·維加(1562~1635),他出身于一個農民的家庭。據說他寫過1800多部劇°本,現在留下的有400多部。此外他還寫了不少各種形式的詩歌和小說。塞萬提斯稱他是“大自然的奇跡”。維加提出戲劇應當滿足當代觀眾的要求,不必拘泥于古典劇的清規戒律。他認為戲劇的首要任務是反映現實,主張把“悲劇和喜劇夾雜在一起”,他還很重視情節安排的技巧。維加劇作的思想是復雜的,人文主義思想是它主導的一面,但又不同程度地帶有貴族思想和宗教思想。內容上可分兩類,一類是寫愛情自由的;一類是寫社會政治問題的,揭露暴君的罪惡,歌頌開明君主。
《羊泉村》(1609)是維加的代表作,取材于1476年4月羊泉村村民不堪封建領主的壓迫,進行武裝抗暴的歷史。騎士團隊長費爾南·高邁斯在駐地羊泉村企圖污辱當地長老的女兒勞倫霞,青年農民弗隆多梭救出了勞倫霞。費爾南又破壞這對青年的婚禮,搶走新娘,還要絞死新郎,勞倫霞逃回村來呼吁起義抗暴。全村人民攻占了城堡,殺死費爾南后來,國王赦免了他們,把該村收歸為自己的轄區。劇中不僅塑造了個熱情勇敢的農村姑娘勞倫霞的形象,而且突出地描寫了農民在斗爭中團結一致的力量。劇本所表現的農民的集體反抗精神,不僅在維加就是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中,也是難能可貴的。但是,維加站在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立場上,對西班牙的專制王權始終是肯定的。維加筆下的眾村民,自始至終對國王衷心擁護。
維加的劇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基礎,對17世紀和18世紀的歐洲戲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