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0-24
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在攝影中,比如說逆光拍人的時候,為了曝光正確,我們往往選擇曝光補償或者是點測光。那么問題就來了,有同學發現這兩個其實用哪個都行,那么是不是其中一個就是多余的呢?
先拋出結論:
首先我們能確認的一點就是它們是不同的,它們的不同在于半自動曝光模式+曝光補償是可以非常快速的,但是是大概的去調整一個曝光的結果;但是點測光和曝光鎖定的技巧組合起來雖然非常的慢,但如果你能夠標準的去使用它,它得出來的結果是非常精確的。前者快但粗糙,后者精確但非常慢,就這么回事。
你想象一下,我們現在如果用光圈優先或者是快門優先或者是程序自動這樣的半自動或全自動曝光模式,然后我們可以增減曝光補償來控制整個畫面的亮度。比如說現在有一個人是站在一個特別明亮的背景前,我們對他拍照的時候就要增加曝光補償,才能讓他的臉不會太暗,當然當你增加了曝光補償背景就會有一點點曝光過度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白加黑減”的口訣,是曝光補償口訣。
但是這個口訣并沒有教我們到底應該增加多少曝光補償,這個“增加多少”很多時候都要憑經驗。再老道的老手都有可能會犯錯,該加兩檔的結果加了1.3檔,該加三檔的時候可能加的是2.7檔,它總會有一點偏差的。都是憑經驗根據背景的亮度、背景的面積,根據人身上的光和背景光之間的光比來猜測出來應該加多少曝光補償。
調完了就拍,拍完了如果是膠片相機,就沒有后悔余地了,你并不知道你剛才曝光補償加的是不是對的。但是如果是數碼相機,拍完了以后你還能有個補救機會,能在顯示屏里通過讀直方圖來看你的曝光補償到底加沒加到位,如果是犯了錯就需要再重拍一張。至于重拍的時候這個人物表情還對不對?還能不能抓拍到最佳瞬間?那就另當別論了。這就是曝光補償。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點測光。點測光是相機不考慮整個畫面里的曝光強度,只考慮畫面中大約一個5%的面積內的事物的亮度,因為測光的區域(相機所考慮的區域)很小,所以我們管它叫點測光。但是你一定要搞明白,相機在測光的時候(不管是不是點測光),它都只是在考慮如何把它測量的物體拍成標準的中灰色,也就是所謂的反光率為18%的灰。你們可以看看下圖中小男孩手上拿著的灰板子差不多就是18%灰。我再重復一次:這一點非常關鍵,相機在測光時(不管是不是用點測光)它都只想把測光區域內的事物拍成一個中灰色的亮度,它分不清楚那是白人的皮膚還是黑人的皮膚,它只想拍成一個不亮不暗的膚色。
這個時候如果是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因為地面顏色可能深一點、皮膚顏色淺一點,平均一算可能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指定相機只能測量中間一個5%的小面積的時候就很容易犯錯。比如說你現在拍這個小男孩卻只點測了他的皮膚的話,相機會認為這個事物太亮,從而提高快門速度或者是縮小光圈,導致皮膚拍得比肉眼看到的小男孩的膚色要深得多。也就是說點測光因為測量的區域太小反而非常容易犯錯。它只有在什么時候不犯錯呢?它只有在測量的區域內的物體就是一個中灰色時、就是反光率為18%的灰時,它不會犯錯。因為根據測量結果相機會把這件物體依然拍成18%灰的亮度的照片。
你看比如說小男孩手上拿了灰板子,本來它就是那種灰色,相機測量了它并且拍攝了它,拍出來照片還是那種程度的灰,你看看,這個是不是就叫做曝光完全精準?現在我們就有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點測光的測光方法——就是讓小男孩先拿灰板子,我對這個板子進行測光,我測完光以后讓小男孩把板子丟開,我們依照剛才的測光結果來拍這個小男孩。因為相機有能力把剛才反光率為18%的灰板拍成18%的灰色,所以丟開這個板子以后,小男孩的膚色依然會被我們拍得非常的標準。
如果你沒有這塊灰板子的話還能不能用點測光?也能。但是你就要記得如果你測量的是黃種人或者是白種人的膚色的話,那么在這個點測完皮膚以后,你要增加0.3到0.7檔曝光補償才能讓皮膚變得白起來。而如果你測量的是黑人的皮膚的話,那你就要大量的減曝光補償才能讓皮膚黑下去
所以我們說點測光是非常精準的但是非常慢的一種測光方式,而且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符合規范,你一定要理解什么叫點測光才行。反過來,如果你還不理解什么叫點測光,只是糊里糊涂的去使用它,如果你點測的物體不是標準的灰卡而是那些顏色過深或者是過亮的物體的話,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會犯下大錯,整個曝光就會忽明忽暗。如果你發現你的相機拍照片的時候總是一會兒特別亮,一會兒變得別暗,那你就要小心了,你有可能是不小心打到了點測光模式。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